1976年11月生,籍贯河南。2004年从
普林斯顿大学获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11月至2008年2月以及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分别在康奈尔大学和德克萨斯奥斯汀分校做博士后。获2009年度第三批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入选资格。2009年12月到位工作。
研究涉及与星系形成演化相关的诸多领域。具体研究对象包括
活动星系核,
星暴星系,矮星系,以及高红移Lyman alpha发射线星系。曾先后在斯隆数字巡天(SDSS),斯皮策(Spitzer)空间望远镜光谱仪,以及HET暗能量实验(HETDEX)等国际合作观测项目中工作,对这些星系的多波段光谱特性,及其大样本统计特性有深入系统的研究。 主要学术成就包括:从大型斯隆数字巡天发射线星系中,系统选择了低红移活动星系核星系样本。这是当时最大的低红移低光度活动星系核样本。在此样本基础上,研究了低红移活动星系核的光度函数这一基本统计参数。2005年利用Spitzer
空间望远镜,首次在I型活动星系核中观测到尘埃在中红外波段的硅发射线,支持了活动星系核统一模型,对了解活动星系核的内部结构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国际核心杂志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已被引用3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