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树才,祖籍陕西清涧,后随其父亲逃荒到了延长县。郝树才1935年就参加了刘志丹领导的革命队伍,先后参加过劳山、榆林桥、瓦子街、平型关等战役,受过三次伤。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团生产队队长,甘肃省军区司令部管理科科长等职。
个人经历
在平型关战斗中,郝树才肚子和大腿上都受过伤,成了三等残废军人。他在战争年代曾先后荣立四次特等功,两次被评为特等战斗英雄,两次荣获特等劳动英雄的光荣称号。出席边区劳动英雄大会,受到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当时,从部队到地方都开展了“向郝树才学习”的活动,成为陕甘宁边区学习的楷模。
1943年春,部队选了94名开荒能手在甘泉县清泉沟举行劳动比赛。郝树才挥舞宽1尺,重9斤的特制老镢头,创造了一天开荒4. 23亩的全军最高纪录。震动边区,被誉为“气死牛”。哨音一响,选手们同时开镢,郝树才光着膀子,穿着短裤,肩上挂着一条毛巾,抡起大板镢,不停地上下挥舞,从早晨到中午就挖完3亩荒地,第一个拔下了红旗。下午又挖了1. 23亩地,全天共挖4.23亩地,名列榜首。
据说当时附近有个农民不相信,提出要让他的牛和郝树才比赛,看他能不能比过牛。次日清晨,山头站满了围观的人群,这个农民扶犁挥鞭,黄牛狠劲前奔,郝树才不甘示弱,镢头频繁挥舞。半晌时分,牛就跑不动了,趴在地上,口吐白沫,力尽而亡。从此,郝树才声名大震,被部队授予“特等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两次出席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代表大会。1943年,仅郝树才一人就开荒1 13亩,共打粮84石,计2万余斤,年底被评为“边区劳动英雄”。从此,“气死牛”的名声传遍了整个解放区。
1955年自愿复员回乡务农,担任党支部书记20余年,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带领村民战天斗地,打坝修田,植树造林,为改变家乡面貌立下了汗马功劳。1979年,他年过七旬,主动从支书岗位上卸任,又从谭石塬村搬到离村10里的窑子湾,担任护林员,并在窑子湾栽植苹果树、梨树、杏树等30多亩,积极发展林果业,为家乡经济建设找出路,直至去世。据郝树才之子郝进回忆道:父亲去世时的前三天还在劳动,是突患脑溢血,在他的衣袋里掏出的还是一把糜子种子。父亲一生身体素质很好,就是战争年代负伤几次也没看出有多大的影响。
郝树才多次出席过中、省、地、县先进人物、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数次应邀到学校、机关、厂矿、部队做发扬延安精神的报告,成为最基层的延安精神宣传员。先后多次当选为延长县党代会、人代会代表;当选为中共延长县委员会委员、中共延安地委委员、陕西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第六届人大及党代会代表;全国五届人大代表,并出席过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会议。被国务院、民政部授予“人民功臣”“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1986年,郝树才去世,终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