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希山
肿瘤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郝希山,男,汉族,1945年9月15日出生于河北省阜城县,肿瘤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人物经历
1945年9月15日,郝希山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
1965年9月至1970年7月,在天津医学院医学系学习,大学本科毕业。
1970年1月至1987年11月,在天津市肿瘤医院工作。
1984年1月至1988年1月,担任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
1984年10月至1986年12月,在纽约Memorial Sloan-kettering工作。
1987年12月至1991年8月,在天津市肿瘤医院工作。
1991年8月至1994年5月,先后担任天津市肿瘤医院院长、肿瘤研究所所长。
1994年5月至2011年8月,担任天津医科大学校长。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据2022年6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郝希山在肿瘤外科、肿瘤免疫治疗以及肿瘤流行病学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科研成果,首创“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治疗胃癌,被认为是国际外科消化道重建领域里程碑式突破;在中国国内率先创建实体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形成独具特色的肿瘤综合治疗模式;率先在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中国妇女乳腺癌筛查,提高了乳腺癌早期发现率。
据2022年6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郝希山先后承担国家攻关课题、863计划、973计划、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20余项。
据2022年6月天津市肿瘤医院网站显示,郝希山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据2022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显示,郝希山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主编专著5部。
人才培养
郝希山担任天津市肿瘤医院院长期间(1988-2011年),将肿瘤学科建成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了教育部乳腺癌防治重点实验室、国际抗癌联盟(UICC)中国联络处。
据2022年6月天津市肿瘤医院网站显示,郝希山培养博士后6名、博士55名、硕士23名。
郝希山主编八年制临床医学规划教材《肿瘤学》。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郝希山上高中时营养不良加上功课紧张,患上了严重的肾结核,在大城市的医院里,他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右肾,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医学的力量。高考填志愿,“数学尖子”的他为自己选择了理工科。但老师却替他着想:“你就一个肾,还是学医吧,可以保护自己。”这个建议改变了郝希山一生的命运。
人物评价
郝希山在临床肿瘤学、医学科学研究、医学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天津市和国家医学科技进步、医学人才培养及医疗卫生服务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天津市肿瘤医院评)
郝希山作为学业中、事业中的领路人,以自身的奉献精神、科研品质和高尚品格,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代学生们的人生追求。(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科主任梁寒等学生代表评)
郝希山院士在工作中展现出的干事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人终身受益,值得一代代后来者不断传承和发扬。(天津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姚智评)
参考资料
郝希山.中国工程院.
院士风采.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9:09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