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柱成(1934年——2004年),男,汉族,
广东省南海人,1934年8月出生,2004年1月28日逝世,高中毕业。
香港日成集团原主席,曾任
广州市白云区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广州市白云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名誉主席等职。
个人简介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在香港很多企业家还在犹豫之际,郑柱成本着对中国的热爱和信赖,率先投资珠江三角洲,继而拓展至广西、上海、黑龙江等地,他是最早一批投资内地的香港厂商之一。郑柱成在创业成功的同时,以扶贫助学为己任,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2004年5月,郑柱成被中国扶贫基金会追认为“新长城教育扶贫慈善家”。郑柱成是第九届、十届广州市政协常委,广州市荣誉市民。
人物事迹
到中国内地投资
郑柱成18岁就开始步入社会,后来和妻子梁焕珍共同开办日成制衣厂,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1979年,中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他就在番禺开设日成制衣厂;1987年,他又转到广州市白云区投资兴建
广州日成玩具制品有限公司。20世纪90年代末,郑柱成看到了中国拥有的天然资源优势,于是果断地收购了广西梧州一家国营松香产品企业,取名为广西梧州日成林产化工有限公司。在他的经营下,该企业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松香生产企业,是广西外商投资企业五十强之一,并于2006年度被评为广西百强企业。与此同时,他还以日成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名义与国内的科研机构研发并合作,发展生物工程,重点是研发生产酶制剂产品。
郑柱成在黑龙江省收购了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酶制剂生产企业。到他去世前,他的公司已经成为一家业务包括玩具制造、林产化工、包装业、酶制剂生物科技等方面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扶持落后地区
郑柱成到广州市白云区新市镇
米龙村投资兴建“广州日成玩具制品有限公司”时,该村经济并不发达,以种菜种果为主,兼以少量养殖业,且交通不畅,水电不便,并不适合投资的。但是,他却坚持“助无助者,要帮就帮穷困落后地区”。他觉得,把厂设在这种地方,可以安排就业,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这样做才更有意义。就这样,郑柱成决定在这个“三通一平”条件都没有的地方办新厂。该企业经过多年经营和发展,已由当时投资400多万元,扩大到1.2亿元的资产;厂房由原来的4000平方米扩大到70000平方米,就业工人有10000人,除了本村本镇的工人外,还招聘了不少外地工人;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了镇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和主要的财政支柱。
在参加各种各样的与学生的座谈会时,郑柱成每一次都像一位和蔼可亲的邻家大伯,语重心长地告诉在座的学生:他也出生在一个穷人的家庭,青少年时期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和坎坷,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一步一步地成长为一名实业家。所以,他特别愿意帮助穷孩子,他特别希望穷孩子一定要人穷志不穷。不少受其资助的学生的家长都说:“郑先生的一言一行,至真至诚,有情有义,可亲可信”。
1999年,郑柱成随同当时的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前往广西百色考察,看到当地很多少数民族儿童因家境贫寒不能上学。为了“让乌黑的眼睛不再迷茫”,当即决定捐出巨资,资助251名少数民族学生(其中:瑶族123名、苗族50名、彝族17名、壮族56名、仡佬族5名)上学。郑柱成逝世后,在百色高中举行的追悼会上,该市教育局局长梁文化说:“惊悉郑柱成先生不幸与世长辞,百色全市60多万师生悲痛万分。郑柱成先生不辞劳苦,多次来到百色,倾情帮扶百色,为百色贫困山区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捐款1000多万元援建百色高中图书楼,添置了百色高中图书;援建田东县林驮小学、凌云县品村国棵小学和田林县移民小学。郑柱成先生对百色的深情厚意百色市各族人民永不忘怀,郑柱成先生扶贫济困的伟大义举将永远名垂青史和彪炳千古。”
参与慈善事业
郑柱成不是广州白云区人,却把白云区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捐资100万元人民币在白云区设立了“郑柱成扶困助学金”。该项“助学金”主要用于扶助白云区辖内因家庭贫困未入学、中途失学和面临失学的小学生、初中生,这是共青团白云区委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捐款。2000年,郑柱成、郑梁焕珍夫妇共同捐资215万元建设广州市115中学“日成教学楼”。2001年,他的妻子又捐款给白云区太和镇设立了“梁焕珍扶困助学创优金”,旨在对太和镇部分家庭贫困而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给予经济扶助。
2002年9月1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启动“新长城——特困大学生自强项目”,郑柱成慷慨捐资260万元设立了新长城郑柱成助学金。这是新长城项目收到的第一笔巨额捐款。该捐款帮助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等5所高校的120名特困大学生完成学业。2003年,郑柱成再次捐出155万元人民币,在西安科技大学设立帮困助学金。
据不完全统计,郑柱成夫妇各种捐赠的总数,达到4000万元人民币。后来,他的儿子郑国梁继承了他的事业和善举。
所获荣誉
1998年12月18日被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