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朱
战国时期赵国大臣
郑朱,战国时期赵国大臣,活跃于赵惠文王赵孝成王时期,为赵国贵臣,先后两度代表赵国与秦沟通。
人物生平
阏与前奏
赵惠文王三十年(公元前269年),秦国攻赵,攻克蔺地、离石、祁地。赵国送公子郚入秦作质,并请献焦、黎、牛狐等地给秦国,用来交换蔺地、离石、祁地。但当秦国把蔺地、离石、祁地归还赵国后,赵国却拒绝履约,不愿将焦、黎、牛狐等城邑交予秦国。秦昭王大怒,派公子缯向赵索地。
于是,赵惠文王便派出了郑朱去回答秦使,说:“那蔺地、离石、祁地,距赵国遥远,而接近秦国,是因为有了先王的贤明和先臣的力量,赵国才能拥有。如今寡人不及先王,恐连国家都无法顾及,哪能顾及到收复蔺地、离石、祁地呢?这是那些不听令的臣子干的,寡人并不敢知。”
秦昭王闻讯后大怒,命令大将胡阳讨伐赵国,进攻阏与。赵惠文王经过讨论,决定派赵奢率兵援救。魏国也派出了公子咎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在安邑,以牵制秦军。
最终,秦军在阏与大败,返回来进攻几地,廉颇领兵救援,在几地又一次打败了秦军。
长平求和
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秦、赵交战于长平,赵国初战不利,损失了一员都尉。赵孝成王闻讯后,便召来楼昌和虞卿商议战事。
在这次讨论中,楼昌主张派重臣向秦求和,而虞卿认为若令使者入秦求和,必将无果,他劝谏赵孝成王应当遣使入楚国魏国,以此让秦国怀疑诸侯合纵,在这种条件下,才能达成和解的目的。但赵孝成王没有听从虞卿的意见,而是直接与平阳君赵豹相议,派遣郑朱入秦,商讨议和事宜。
听说秦国接纳了郑朱后,赵孝成王再次召见虞卿,问道:“我派平阳君到秦国求和,秦国已经接纳郑朱了,您认为怎么样?”
虞卿回答说:“和谈必不成,赵军必被败。天下诸侯祝贺秦国获胜的使臣都在秦国,而郑朱又是个显贵之人,他一入秦,秦王和应侯必会将郑朱来秦这件事事大加宣扬而给天下诸侯看。楚、魏两国认为赵国已与秦国求和,必不会加以救援。秦国知道诸侯不救援我们,那么和谈自然不可能成功。”
事态发展果如虞卿所料,应侯范雎把郑朱使秦之事大肆宣扬给了诸侯使臣,同时却不肯与赵国和谈。后来,赵军在长平大败,邯郸也受了围困。
人物分析
郑朱先后两次亮相于历史舞台,皆是以使者的身份与秦对话,这说明他应该是主管外交事宜的臣子。
根据虞卿的话来分析,郑朱在赵国地位相对崇高,即所谓“贵臣”。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18:33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