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先,字欧仲,生卒年不详,郑采次子,温州平阳招顺乡湖井人(今苍南县赤溪镇信智湖井村),随父郑采移居江苏常熟县城。明
洪武初年资善大夫,官福建承宣布政使,学通经史于为政宽严适宜,务与民同其好恶,人皆安之。《苏州府志》载“郑思先,字欧仲,常熟人,洪武六年以儒士被征,授国子助教、御史,官至福建布政使,所至奸壬敛迹。”《姑苏志 : 卷五十七》“采子思先,字欧仲,洪武中以儒士徴授国子助教,迁监察御史,再迁福建布政,上疏请罢爰木,进磨勘司令,卒”
郑思先这个名字,清代张廷玉主编的《明史》没有一处有他的踪迹。永乐年间编撰的《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中共有七处记载,分别记述了他于明初参加成书于洪武三年(1370年)的《大明志书》编撰,以及他由国子监学正转任监察御史(洪武六年1373年正月)、再转任四川按察司佥事(洪武六年四月任职,六月为屯田盐茶一事奏言)、刑部郎中(洪武七年1374年正月入朝,五月任职)等职,并于洪武十年(1377年)从福建布政使降为刑部主事的经历。他的好友“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在《銮坡续集》里的《郑氏联璧集序》中说他还担任过磨勘司令,但具体任职时间未知。
郑思先还在国子监任过职,与
国子司业宋濂有交情。他把父亲和伯父的诗文合编为《郑氏联璧集》,请宋濂作序。《郑氏联璧集》共十四卷,其中郑东的文章有一百篇,诗四百八十首,郑采的文章有三十篇,诗一百首。郑思先后来升任福建
承宣布政使,又请宋濂为郑采写墓志铭。
郑思先是作为众多元末文人在明初入朝从政的。观察《实录》卷之五十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以后就“命儒士魏俊民、黄箎、刘俨、丁凤、郑思先、郑权六人编类天下州郡地里形势、降附颠末为书”,洪武三年(1370)十二月初六日编撰完成了《大明志书》,使他通过了的考核试用期。这项工作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可圈可点,虽然《大明志书》后来失传,但作为明朝开国第一部总志书的钦定编辑之一,足以证明他深厚的文化功底和高层信任度。在宋濂《芝园前集》中收录为思先之父郑采所作的《故赠奉议大夫磨勘司郑公墓志铭》中也提到,思先“由儒生起家,累官资善大夫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以文学政事闻”。
他在志书完成的三年后当上正七品的监察御史,正式进入官场。任职中,他展示了文人从政的民生关注和治理能力。在今人研究贵州开发和西北贸易史时,对当时他刚刚担任四川按察司佥事就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仍然啧啧称道。一是建立贵州的屯田制度解决粮食自给问题,二是将开、达、巴三州茶叶从汉中运至秦州,开放贸易政策,这两条建议都得到了皇帝朱元璋的批准,直接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后来他的官运也算亨通,干了一年多就回到中枢,担任正五品的刑部郎中。但在洪武十年五月,他从权倾一方正二品级别的资善大夫福建布政使,一下子在一次集体行政问责的降职处理事件中,被降为大约正七品的刑部主事。观察《实录》洪武十年五月前后之记载,“天下税课司局征商不如额者一百七十八处”…“河南、四川等布政司所属州县户粮多不及数”,说明当时出现财政税收锐减现象,这直接导致了一些省州县的行政区划调整,皇帝还对户部和地方布政使官员岗位调整和降职,估计他也可能与此事有关。
乾隆十九年(1755年)的《福州府志》根据明代何乔远编撰的《闽书》记载,记录了他在福建担任布政使的经历,并把他列入《名宦》章节。传记中没有他的生卒和任职时间,只是说他:“学通经史,为政宽猛适中,同民好恶,后以事降主事”,表彰了他的文化和行政能力。但看到他“同民好恶”这个评语,使我想到了宋濂所述郑采那段为水灾赈济带头越级上访的往事。“县被水灾,有司循故事督赋甚急,民不堪命,公恻然怜之,率父老四三人往江浙行中书泣白……辞甚切直不少,贬得蠲赋一万五千”。看来,性格还是有遗传的。
清代朱彝尊选入3400多名明代诗人的《明诗综》卷十七,有他一首七言古诗<周尊师祷雨歌>,描写元末明初著名神霄派道士周玄真祝祷求雨情形,诗云“道人绿发双青瞳,自言前身河上公。歘骑黄鹤辞帝宫,归来尘世发群蒙。海虞福地秀所锺,七星老桧摩苍穹。道人重来御冷风,屠维作噩岁式逢。季夏旱熯何爞爞,县令延师师说从。飞书上奏彻九重,铁券怒起神渊龙。左驱飞廉右丰隆,天地俄顷惊晦曚。甘霖注地疾若春,千村万落沾渥同。顿回枯槁苏疲癃,旋干造化非常功。道人拂袖喜满容,笑指霁日扶桑东。”题款却是“永嘉郑思先”,(有人考证温州的祈雨民俗时引用过此事,海虞乃常熟旧称,此诗是描述常熟祈雨,与温州并无关联),诗风跟他父亲有些相似。明初与刘基、宋濂齐名的金华文人张丁注解南宋谢翱纪念文天祥的散文名篇《晞发集·西台恸哭记注》里,收录了郑思先的一篇评论作跋,落款也是“永嘉郑思先”,写的比较深刻。这些留存文字,既给我们展现了他身处元末时坚守的汉文化传承脉络,另一方面也充分表明,一半常熟血统并在当地学习成长的郑思先,慎终追远,始终恪守千里之外的湖井村那份家族郡望的情愫。
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搜到了郑思先的书法真迹。那是1975年出版的《日本现在中国名画目录》第100页,有一副元代苏州画家陆广的画,名叫《秋亭远岫图》,立轴水墨纸本,宽30.5厘米,长56.5厘米,该画作由北京翰海拍卖公司在2006年秋季拍卖会上以19.8万人民币拍出。画上有郑思先的题识:“第宅当时接窅◇,九龙山色坐中青,十年烽火迟◇◇,早晚诛茅重结亭”。落款是“昆阳郑思先”,端庄小楷,清秀挺拔。 《
西台恸哭记注》跋
予尝闻之,礼经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今观谢臯羽之哭文信公於西台也,殆不可以斯律求矣。臯羽始叅文信公军事,其志将以有为也。未几国亡,而公竟以节死,故臯羽之哭,哭宋祚之不救也,哭公与已志之不得伸也。夫哭宋祚之不救,哭公与己志之不得伸,则虽终臯羽之身,不能无哭矣。又恶讣其墓之有宿草与否耶?若曰臯羽徒恸公之死而哭之,岂知臯羽者哉?浦阳张君孟兼,出西台恸哭记示予,故书臯羽哭之之心以归之。----永嘉郑思先
《送徐大年先生》 明 郑思先 (徐尊生,字大年号赘民,淳安厚屏人)
六月将车向远途,归心应不禅驰驱。高风已见追种放,直笔还闻似黄孤。
石坞松深留夜鹤,瓦盆蒪滑荐秋鲈。知君賸有山中乐,底用逍遥赋白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