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隍庙(含文庙大成殿),位于河南省郑州市
商城路中段及郑州市东大街东段,是明朝至清朝时期的建筑遗址。
历史沿革
郑州文庙
东汉永平年间(58~75年),郑州文庙始建。元朝初期,占地三十七余亩。后来被大火烧毁。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郑州文庙复遭火焚,毁坏殆尽,修了两年,文庙范围缩小较多。
民国初年和抗日战争时期,郑州文庙内多次驻兵,遭较大破坏。
1955年,相关部门拨专款对郑州文庙大成殿进行了修葺。
1987年,相关部门对大成殿进行了落架大修。
2004年~2006年,郑州市投资维修文庙包括大成殿。
郑州城隍庙
明洪武年间,郑州城隍庙始建。
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知州石纯粹;明嘉靖六年(1527年),知州刘汝貌;明隆庆四年(1570年),知州李时选均曾重修郑州城隍庙。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知州陈一魁;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知州张镜;清乾隆五年(1740年),知州张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知州吴荣,亦重修郑州城隍庙。
2004年,相关部门对郑州城隍庙进行整修。
建筑格局
郑州城隍庙,原名城隍灵佑侯庙,面积约6500平方米。庙坐北朝南,由大门、过庭、戏楼、大殿、后寝宫和东、西廊房组成。郑州文庙中间为大成殿,有东西两庑。前院有戟门,泮池,棂星门。后院有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
主要建筑
城隍庙
大门
大门面阔3间,进深2间,悬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顶,下施三昂七踩斗拱,三幅云昂嘴,耍头呈象鼻状。斗拱后尾均平插垂莲柱,垂莲柱上金枋相连而柱的上端,直承上金檩。明间前后立4根石柱,周围用木柱,中间为木制通柱平面均呈小八角形。实榻大门3合,分别装在通柱上。门前砌6级扇面形垂带式踏跺,左右立1对石狮子。
过庭
过庭距大门10余米,面阔3间,进深2间,硬山式建筑。灰筒瓦顶,正脊两端置大吻,中部饰二龙戏珠和宝瓶,下有浮雕人物,中置神像,两侧各有1对追逐相斗的骑士。垂脊上的装饰富有变化,龙飞凤舞,百花盛开,配以狮子滚绣球和海马、狎鱼等脊兽。檐下置一斗二升斗拱。山墙下砌筑有弧形墀头。
戏楼
戏楼,又称乐楼。面阔3间,进深2间,歇山式高台楼阁楼高12米余,主楼居中,左右两侧檐下配以歇山式边楼,上下错落,翼角重叠主楼前后有抱厦,前抱厦为2根平面呈小八角形石柱支撑,石柱上镌刻槛联为“传出幽明报应彰天道,演来生死轮迴醒世人。”后抱厦为垂花门式。全楼共有19条屋脊纵横斜插,置大吻脊兽,蓝绿色疏璃脊饰。
大殿
戏楼北20余米为大殿,面阔3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绿色琉璃瓦顶,脊饰用黄绿色琉璃。正脊两端置有大吻,脊上饰有龙、凤和牡丹,脊中竖狮子宝瓶,两侧饰小宝瓶。垂脊、戗脊均饰有花卉、卷草等图案,并配以狮子等脊兽。檐下施垂昂五踩斗拱,昂嘴呈五角形。前檐明间施有两攒溜金斗拱,角科用把臂厢拱。殿内为九檩前后廊式的柱梁结构,横梁纵檩,立柱斜椽,交替错落,排列有序。殿前、后明间均装修有4扇六抹桶扇,殿前次间装修有槛窗,均为正搭斜交凌花式。檐下的垫拱板上还绘有八仙过海、二十四孝等彩画。殿前砌有月台。
寝宫
寝宫,是庙内最后一座建筑,由寝殿和卷棚两部分组成、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前卷棚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绿色琉璃瓦顶,寝殿正脊两面雕龙、凤、牡丹等,檐下施斗棋,殿内檐施垂莲柱一周。
文庙大成殿
郑州文庙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建筑在一座砖砌月台上,歇山式殿顶为琉璃瓦覆盖。飞檐挑角,檐下用斗拱承托。正脊前侧塑有四组“二龙戏珠”八条黄龙,对对相望。正脊后侧塑有“凤穿牡丹”正脊中心,饰以双层楼阁,上塑麒麟、大象、骑士和猛兽。大殿为九脊歇山顶,翼角悬五角铁铃。垂脊内外侧分别饰有琉璃烧制的黄龙戏珠、金风牡丹,八仙视寿,戏曲人物。两侧山面有悬鱼。
文物遗存
彩画
郑州城隍庙大殿檐下的垫拱板上还绘有八仙过海、二十四孝等彩画。
雕刻
郑州城隍庙过庭山墙墀头,下部雕砖上饰有麒麟、花草和须弥座。
碑刻
郑州城隍庙保留大量碑刻,其中有张大犹草书石碑《福赞》《寿赞》两通。
琉璃装饰
郑州文庙大成殿垂脊内外侧分别饰有琉璃烧制的黄龙戏珠、金风牡丹,八仙视寿,戏曲人物。
文物价值
郑州城隍庙(含文庙大成殿)是郑州市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具有较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郑州城隍庙(含文庙大成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郑州城隍庙(含文庙大成殿)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商城路中段及郑州市东大街东段。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郑州城隍庙,路程约8.6千米,用时约1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