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少愚
革命烈士
郑少愚(1911-1942)四川渠县人。早年参加国民党空军。毕业于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第三期。抗战爆发后,任国民党空军第4大队大队长,升至少校二级。随空军转战各地,战功卓著。1942年4月22日,奉命赴印度接收美援新机,至泽波尔附近时,不幸失火坠地殉职。国民政府追赠中校。
人物生平
郑少愚,原名郑士玺,四川渠县鲜渡乡人,1911年10月9日出生。他7岁入当地的国民小学学习,15岁考入南京五州中学,不久转入东方中学。1930年,考入南京中央军校第8期。在校期间,他结识了四川同乡、共产党人吴懋德、雷夏电(后被捕自首)等人。在与他们的频繁交往中,郑少愚受到党的影响,思想上追求进步。
经6个月的军事训练后,学校放假2周。郑少愚邀约了20余名四川同乡同学,去普陀旅游。在返回学校的火车上,一位同学与宪兵发生纠纷,郑少愚首先站出来代表同学们与宪兵理论。不料返校后,校方却以“超假”“不购车票”等不实理由,将这20余名学生开除学籍,实际上是把他们当成“思想不稳定分子”清洗出校。
1932年,郑少愚返回四川,在绥定(今达州市)联合县立中学高中部读书。次年,郑少愚考入中央航空军官学校第3期学习。该期于1933年9月1日开学,于1934年12月31日毕业,毕业学员61人。郑少愚毕业后,因成绩优秀留校任准尉飞行教官。
1935年4月,郑少愚的好友兼同乡胡春浦来到杭州。他是奉上海党组织的命令,专程到杭州的。鉴于国民党空军对红色根据地的侦察和轰炸日益加剧,给红军造成较大威胁,我党也急于向国民党空军渗透,以获取相关情报。上海党组织得知胡春浦有一个同乡在中央航校任教官,且从他们平时的书信来往中,了解到郑少愚的政治抱负,遂特派刚刚入党不久的胡春浦来做郑少愚的工作。由于航校纪律严格,郑少愚只能在每个星期天从20里外的笕桥赶到杭州城与胡春浦见面。经党组织严格考察,并由胡春浦、吴懋德介绍,郑少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郑少愚的组织关系,由胡春浦单独掌握。
1938年7月,胡春浦到汉口后,曾先后4次受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中共长江局)的叶剑英、李克农等人接见。根据胡春浦的汇报,党组织承认了一度与我党失去联系的郑少愚的中共党员身份,仍单独与胡春浦联系。此后,中共南方局的主要负责人(包括周恩来、董必武等人)都知道郑少愚这一特殊身份。
1937年8月13日,日军向我驻上海宝山路军队阵地进犯,我守军奋起还击,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正式爆发。
此时的郑少愚,已在战前由航校调入中国空军第4大队,任第22中队分队长。该大队于全面抗战爆发后,奉命从南昌转场至周家口,准备支援华北陆军对日作战。
8月14日上午10点,该大队接到正在南京开会的大队长高志航来电,令全队飞往杭州的笕桥。中午1点,第4大队第21中队在李桂丹队长率领下首批出发,第22中队、第23中队依次起飞。
下午4点左右,先期到达笕桥机场的第21、23中队,还未来得及加油,即遇日机来袭,马上在大队长高志航率领下升空迎战。此时,郑少愚所在的中队刚好于广德加油后,在飞往笕桥的途中。
郑少愚是中队里最后一个加油并起飞的,当他追随中队赶到杭州笕桥上空时,空战已经结束,连日机的影子都没有见到。郑少愚不甘心空手而归,竟单机向钱塘江口方向飞去。碰巧的是,郑少愚刚好遇上在广德机场投弹完毕正返航的日军浅野编队。他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向其发动攻击!这是一次极其冒险的行动。因为,浅野编队的9架轰炸机上的机枪形成的密集火网,让他根本无法靠近,强行发动攻击,不但难以击中日机,自己也很有可能会受伤。郑少愚曾在两年前专门研究过“如何以驱逐机(战斗机)打轰炸机”,见日机群未发现自己,他想在实践中检验一下自己的战术打法。他悄悄地跟上去,咬住飞在后面的第2编队第2号机,猛加油门,突然开火,该机当场被击中,并冒烟下坠。郑少愚见偷袭得手,不再恋战,安全返航。
这架被郑少愚击中的日机,其正驾驶是小川一空曹、副驾驶是才田三空曹。他们驾驶这架受重伤的飞机,勉强飞至基隆港东北边的社寮(今称和平岛)灯塔处坠海。
“8.14”空战,中国空军共击落日机3.5架。是役,中国空军虽然是被动应战,却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特别是孤胆英雄郑少愚,面对日军9机编队,沉着稳重,单机突袭,并击落日机1架,充分彰显了中国空军不畏强敌、敢于牺牲的精神。
次日,日空军为了报复我空军,又集中了100余架飞机,对南昌、杭州、南京等空军基地进行空袭。在当天的空战中,郑少愚驾驶编号为2202的霍克Ⅲ战斗机,与第21中队队长李桂丹驾驶的2101号霍克Ⅲ战斗机互相配合,追击1架日机。在追击过程中,他们遭到这架日机后座机枪的猛烈射击,郑少愚的飞机起落架和李桂丹的飞机上翼均中弹。但他们沉着应战,交替换拉贴近攻击,终将日机击中,当场爆炸解体。
此后,郑少愚又多次参加对陆军方面的支援作战任务,轰炸、扫射日军在上海附近的阵地、码头和仓库等。
9月4日,中国空军前敌总指挥令第4大队派9机前往上海宝山、罗店一带上空,担任制空任务,以掩护陆军作战。9机由第23中队队长毛瀛初率领,于上午11点30分从南京机场起飞。郑少愚与同队的曹世荣担任毛瀛初的僚机在第1分队,第2分队3机由第22中队副队长赖名汤带领,第3分队3机由第23中队分队长吕基淳带领。我机群于中午1点飞抵罗店上空,遭遇敌10余架96式驱逐机,当即发生空战。是役,吕基淳击落日机1架。郑少愚驾驶的2209号霍克Ⅲ战斗机遭日机3架围攻,油箱被击中爆炸起火,迫降于杨林口我军阵地,郑少愚腿受枪伤,手、面、头部被烧伤。飞行员齐志云驾驶的2409号霍克Ⅲ战斗机中弹数十发,迫降于无锡附近,机损人伤。
郑少愚伤愈之后,即赴西北的兰州,接收苏联援华的飞机。
1938年1月14日,经中国空军当局批准:李桂丹升任中国空军第4大队大队长,毛瀛初升任第4大队副大队长,吕基淳升任第23中队队长,刘志汉升任第22中队队长,郑少愚升任第22中队副队长。
2月初,第4大队进驻襄阳,为即将到来的武汉会战作战前准备。2月14日晚,全大队召集分队长以上会议,宣布到汉口时的作战计划。这是中国空军自开战并接受苏联援华以来,首次针对即将到来的大空战作战前的战术部署。根据战前计划,我空军的飞机应分层布防于拟战斗空域,大队作战应留1个中队在上层掩护,每个中队作战应留1个分队在上层掩护。此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空军都是采用这种战术,以分层队形对付日机来袭。
2月17日,第4大队第21、22中队奉命进驻汉口机场,第23中队进驻孝感机场。
2月18日,日军分别从南京和芜湖两地出动战斗机26架,掩护12架轰炸机前来空袭武汉。是日,第4大队出动E-15战斗机19架、E-16战斗机10架升空迎战。
按战前部署,第22、23中队的19架E-15战斗机应担任对敌空战的主要任务,第21中队的10架E-16战斗机则担任高空掩护和增援。
中午1点,李桂丹亲率第22中队的11架战斗机从汉口机场升空。该中队又分为4个分队,李桂丹带领第1分队,郑少愚率第2分队,张光明率第3分队,巴清正率第4分队。我编队升空3分钟后,还未来得及与孝感机场起飞的第23中队汇合,形成空中布防,在2500米的高空,就突然遭到12架敌96式舰载战斗机来自后上方的攻击。
首先遭到攻击的是李桂丹和郑少愚率领的第1、2分队。经编队空战2分钟后,即发生单机格斗。李桂丹的飞机首先中弹,油箱被击中爆炸,当场牺牲。与此同时,郑少愚和巴清正的飞机也中弹了。郑少愚拼命拉起飞机和日机周旋,结果引来3架日机的围攻。郑少愚居然在众多日机的围攻中左拼右突,击伤1架日机,自己却毫发无损地将受伤的P-5848号战机成功迫降在汉口。落地后,经检查,原来他的飞机的方向舵操纵线被打断,飞机已无法进行有效地操控。
此次空战,第22中队付出了较为沉重的代价:我机被击毁6架、击伤2架;大队长李桂丹、队员巴清正、李鹏翔、王怡等人阵亡。但队长刘志汉、队员冯汝和(2架)、张明生、吴鼎臣亦经过顽强拼搏,击落日机5架。
是役,中国空军共击落日机11架。“2.18”武汉空战,是中国空军在抗战期间,最成功地在空战中运用战术协同作战,并取得胜利的一次典型案例。同时,是自南京失陷之后,中国空军在空战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这次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军心和民心,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1938年9月初,郑少愚随所在部队移防四川梁山(今重庆市梁平县),从此,担任起防守战时首都重庆的任务。
10月4日,日机18架空袭梁山机场,被中国空军击落2架。
1939年1月15日,日机29架空袭重庆,与中国空军的12架战斗机发生空战,被当场击落1架,击伤4架。
5月3日,日本海军航空队第一空袭部队出动45架轰炸机空袭重庆。12点30分,驻守广阳坝的中国空军部队接到命令后,立即派战机升空布阵。此次参加空战的中国战机为37架(第4大队25架,第5大队12架),仍被分成3个编队。其中,由第4大队大队长董明德率领1个编队担任高空掩护,第22中队队长郑少愚率全队担任搜索和拦截日机的主要任务,另1个编队则由第5大队的飞机组成,担任支援任务。
中午1点10分,郑少愚的编队率先发现日机群,并当即发动了对头攻击。在高空担任掩护任务的董明德编队此刻也发现了日机,立即从高空俯冲下来。随后,由第5大队的飞机组成的编队也加入了战斗。
这是重庆有史以来在主城区天空中出现的第一次大空战,双方参战飞机达到82架之多。对于从未看见过飞机的大多数重庆市民而言,他们宁可冒着日机投下炸弹的危险,驻足空地,观看这场大空战,并为中国空军勇士的顽强战斗拍手鼓掌。
经“5.3”空战打击后,次日,日军经修复可使用的只有27架。此后,日机空袭重庆全部改在夜间进行。
5月底至6月初,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的2个战斗机大队又进驻重庆周边地区,重庆地区的防空力量得以加强。日机更不敢贸然在白天来袭,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1940年春夏之交,才被打破。
1940年,日本空军一改过去利用黄昏和夜晚的掩护空袭重庆的战术,利用其在飞机数量和性能上的优势,不分白天和夜晚大举空袭重庆。在这一年中,苏联逐渐减少、并撤回了志愿飞行员,保卫重庆上空的任务,独自落在中国空军肩上。
为了增强重庆地区的防空力量,中国空军当局还将驻防成都的第3、第5大队的部分兵力调往重庆。
1940年的重庆空战是最为激烈和残酷的,中国空军常常要面对数倍,甚至数十倍于我的日机作战。在这期间,郑少愚已升任中国空军第4大队大队长,他成为这一时期,在重庆上空直接指挥中国空军对日作战的最高指挥长官。
郑少愚亲自率领中国空军出征7次,其大致情况如下:
7月4日,郑少愚驾驶编号为2101的E-15战斗机,率领15架E-15、6架E-16、9架霍克Ⅲ、1架霍克75,共计31架战斗机升空迎战。空战过程中,我4机迫降,1机中弹,飞行员黎宗彦在迫降中,机毁人亡。是役,根据当天的《中国空军战斗要报》记载:重伤敌机2架。而在次日发行的《国民公报》则报道,我空军在长寿上空击落日机1架。
7月5日,郑少愚驾驶编号为2323的E-15战斗机,率领10架E-15、5架E-16、8架霍克Ⅲ,共计23架战斗机升空迎战。我机群曾分别在途中至梁山、白市驿机场加油后,起飞再战。日机群在綦江至江津上空遭我军攻击后,飞至渝西之资中、岳池、隆昌一带盘旋,终因寻找不到进入重庆市区的机会,遂临时改变轰炸目标,在自流井、綦江投弹后离去。
7月8日,郑少愚驾驶编号为2121的E-15战斗机,率领13架E-15、3架E-16、7架霍克Ⅲ、1架霍克75,共计24架战斗机升空迎战。此役,我机曾3次加油,3次升空再战。我机曾与第1、第2批入侵的日机相遇,均因高度不足,虽发动攻击,但未有收获。第3次,我机尽量升高,终于在下午2点05分,于白塔上空7500米高度处,捕捉到第3批入侵的日机,当即发动猛烈攻击,并追敌至南川附近始返回。是役,我空军重伤敌机3架,飞行员姚杰迫降于浮图关西花岩附近,人机俱伤。
7月8日,郑少愚再次驾驶编号为2121的E-15战斗机,率领12架E-15、2架E-16、7架霍克Ⅲ,共21架战斗机升空迎战。我机曾分别在江北和南川上空,与日机相遇,并展开空战。次日,《新华日报》以“行都昨空战告捷我击落敌机4架,另有5架受重伤恐难返旧巢”为标题,对此次空战进行了报道。但此为国民党中央社发的通稿,在战时,当有夸大和不实之词。根据当天的《中国空军战斗要报》记载:是日,我空军没有击落日机,我方亦无损失。
7月16日,郑少愚仍然驾驶编号为2121的E-15战斗机,率领17架E-15、6架E-16、7架霍克Ⅲ、1架霍克75,共计31架战斗机起飞作战。上午11点17分、下午1点,我机群先后与来犯的日机群在重庆主城上空展开激烈空战。是役,我机先后有5机中弹,丁寿康在空战中阵亡。根据当天的《中国空军战斗要报》记载:我机跟踪空战多时,追过长寿落远,乃返回,见两敌机由2、3中队脱落,偏摆不定,另1敌机发动机击停,一个挣扎侧飞。次日,《国民公报》报道,在16日的空战中,我空军击落敌机3架。
7月22日,郑少愚换乘编号为2323的E-15战斗机,率领8架E-15、7架E-16、7架霍克Ⅲ,共计32架战斗机起飞作战。由于我将日侦察机1架击落,日机群失去了耳目,转至合川、綦江轰炸。我空军成功地将日机拦截在主城区之外。
7月31日,郑少愚乘编号为2326的E-15战斗机,率领21架E-15、7架E-16、8架霍克Ⅲ,共计36架战斗机起飞作战。在激烈的空战中,我机先后有4机中弹,2机坠毁,飞行员王云龙、陈少成阵亡。次日,《国民公报》报道,在31日的空战中,我空军击落敌机5架。根据当日的《中国空军战斗要报》记载:击伤敌机多架。
1940年6月,在日军实施“101号作战计划”期间,其海军航空部队被击落飞机5架,在空战中有97架飞机中弹,被地面炮火击中的有57架。其陆军航空部队有4架轰炸机、2架侦察机被击落,67架飞机中弹。“随着作战的激烈化,损失率已经从可允许范围发展到碍难允许的境地。”
郑少愚还运用中国空军自己发明的新技术,来打击日本空军,并取得较佳的战绩。
9月13日,郑少愚驾驶2101号E-15战斗机,率25架E-15、9架E-16,共计34架战斗机,由遂宁赴重庆拦截敌机。返航途中,突然遭遇日最新式战斗机——零式战斗机的埋伏和攻击,损失惨重。中国的苏制战斗机在日本新式战斗机面前,几乎无还手之力。在空战中,郑少愚虽手足皆受弹伤,但仍奋勇迎敌,援救友机多架,战斗结束,掩护各机飞返遂宁。
至此,重庆空战暂告一段落,中国空军撤至川西地区避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宣布对日作战,并正式对华军事援助。
1942年4月,郑少愚等人前往印度的卡拉奇,接收由美国共和公司生产的P-43A-1“枪骑兵”战斗机。这种飞机于1941年初开始交付美国陆军航空队使用,但性能不稳定,尤其是燃料供应和制动系统有严重缺陷,漏油严重,加之机腹部位有涡轮增压器,极易发生空中起火的危险。
4月22日,郑少愚驾驶1架P-43战斗机,在印度飞往中国的途中,因飞机在空中突然起火坠地,不幸遇难。时年仅31岁。
1943年9月4日,国民政府追赠郑少愚为空军中校。
1981年11月7日,四川渠县人民政府追认郑少愚为革命烈士。
重要事迹
1939年5月3日,驻守武汉地区的日军海军航空队第一空袭部队,出动第十三航空队两个中队的21架飞机和第十四航空队3个中队的24架飞机,空袭重庆。
12点30分,驻守广阳坝的中国空军部队接到命令后,立即派飞机升空布阵。中国空军分3个编队依次升空,第一编队由第四大队大队长董明德率领,他第一个驾机升空;第二编队由第五大队的飞机组成;第三编队由第四大队的中队长郑少愚带队。13点10分,郑少愚编队发现了敌机群。当时,敌机队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18架飞机,下层27架飞机。郑少愚的编队在敌机群正前方,但高度略低于敌机群,处于不利位置。可此时敌机群已迫近市区,准备投弹,形势十分危急。郑少愚立刻下令“对头攻击”,整个编队呈一字形散开,以15度仰角向敌机群猛烈开火。
郑少愚编队发起攻击后,我第一、二编队飞机也发现敌机群,加入战斗。这是重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空战,双方参战飞机达到82架之多。其中中国空军参战飞机为37架(第四大队25架、第五大队12架),日本空军参战飞机为45架。最终队友张明生不幸牺牲。
人物评价
郑少愚是一位极具独立思考能力的军人,在航校当教官时期,他就在1935年发行的《空军》杂志上发表文章《驱逐机攻击重轰炸机之研究》。这对他之后驾机与日机作战大有帮助。而能在专业的杂志上发表论文,这对当时的中国空军飞行员来讲,也是少之又少。
1942年春,少愚率中国空军飞行员前往印度卡拉奇,接收美机,途经印度泽波尔,飞机失事殉难,时年31岁。噩耗传来,全国震惊。周恩来副主席闻讯,沉痛万分,“默然良久。”各家报刊纷纷发表消息,《中国空军》载文介绍其光辉业绩。郭沫若在重庆搜集资料,拟为少愚编剧,渠县各界于1942年夏,为少愚举行追悼会。国民党四川党部、大竹专署和国民党渠县党部、县府、参议会均派员参加,敬献花圈。由县参议会呈文报请四川省府批准,湃渡乡更名“少愚乡”,纪念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0 23:3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