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毕业于交通大学
唐山工学院土木系(今
西南交通大学)。1938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39年获
美国哈佛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之江大学、沪江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同济大学教授,
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委员会第一、二届副主任委员,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工程指挥部顾问。中国致公党党员。专于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对宝钢建设和地基处理作出贡献。著有《软土地基与地下工程》、《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男,京剧程派研究者、票友。著名土力学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宝钢总厂的工程顾问。
他著有《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软土地基与地下工程》、还与许锦文、夏邦琦合著了《程砚秋唱腔集》。郑老和程砚秋先生来往密切,是珍藏程派艺术资料的大户和研究程派艺术的专家。
在1963年8月,江苏省青年京剧团在上海演出时,上海公安局长黄赤波把
钟荣介绍给郑大同老师。在四个月中,钟荣向郑老师学会了《梅妃》、《文姬归汉》、《祝英台抗婚》、《贺后骂殿》和《三击掌》等五出戏的全部唱念。
程先生一生中演出过的84出传统戏和29出本戏,郑大同几乎都会唱,而且都有唱词、曲谱的亲笔记录。仅文字资料就可装一大麻袋。1953年程先生在上海演出了26场《祝英台抗婚》,他和夫人带着录音机、照相机、笔记本一连看了26场。而且边看、边记、边拍照。最后,整理出一份含曲谱在内的完整剧本。直到文革后,他看到钟荣习程刻苦用功,才将这个剧本作为礼物赠送给她。
郑大同老师教戏,是非常认真、非常细致的。他把程先生在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的唱法分析说:程先生每年都要到上海演出,同样一出戏,每次演出无论在唱腔或身段的处理上,都有不同的变化,这就说明了程先生总是在不断地提高,以常演常新的面貌来满足观众的要求。以《六月雪》为例,就剧名而言,就有《金锁记》、《窦娥冤》、《六月雪》之变,那么,词和腔的改动就更多了。例如:1929年出版的老唱片和1946年在上海演出的《金锁记》二黄散板的唱词是“想起了冤枉事好不惨伤”、“家业一旦尽花光”,而1953年和1957年程先生在上海和北京演出时唱得却是“想起了老婆婆好不凄凉”、“家有银钱尽花光”。两种唱词都是程先生唱过的,因此也就不存在哪个正宗哪个不正宗的问题。
郑大同与所有程派名人名票都是好朋友。许多程派名家如新艳秋、赵荣琛、王吟秋、唐在炘、程永江、沙绍春等每到上海,必会拜访郑老师。20世纪60年代初,他因教了李玉茹一出《梅妃》,上演后轰动了上海滩。不料,十年动乱中,《梅妃》却成了复旧的罪证。李玉茹老师因演《梅妃》被批斗,郑老师因教《梅妃》而陪斗。但是,郑老师非但没有一句怨言,反而把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十五年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李玉茹老师要恢复上演《梅妃》。大作家曹禺陪夫人李玉茹再次登门求教,并说“动乱年代已经过去了,我国文艺将会出现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再三嘱咐李玉茹既要学郑老师的艺术,更要学他的人品。
1958年,
程砚秋病逝后,
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非常关心程派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关单位曾根据总理批示出版了《程砚秋文集》、《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程砚秋舞台艺术》、《程砚秋唱腔之一荒山泪》、《程砚秋唱腔之二青霜剑》并举办了程砚秋艺术展览。在周总理的关怀下,1960年1月有关部门把程门弟子抽调到京,组建了程剧团。
文化部还派人到全国各地收集程的艺术资料,但收获甚微,后来
中国戏曲研究院从程夫人(果素瑛)那里得知,上海郑大同几乎有程演出的全部实况录音资料,便派戏曲音乐家肖晴同志赴沪,到郑大同教授家花了10多天的时间,才把他珍藏的60大盘录音资料全部复制完毕。这些资料来之不易,它是郑老师用多年的心血积累起来的,而且全国仅此一家,所以也就显得特别的珍贵。肖曾问郑:“您献出了这么多珍贵的资料,是否须要收些费用?”郑老师一笑说:“再珍贵的资料束之高阁也等于零。我早就有把这些资料献给国家的想法,你们来了我特别高兴。的希望就是能让它对传承程派艺术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和程先生是好友,如果要收费的话,就不好了,那就不是奉献了。”在郑去世8年之后,也就是1994年7月国家开始了对京剧的“音配像”工程,16部音配像的程派剧目,绝大部分是采用他所提供的录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