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芑生
近代实业家
郁芑生(1873~1926),原名世丰,后改名寿丰,又名鸿兴。
简介
启东曹家镇人。近代实业家。早年丧父。读了3年私塾后,信天主教,跟神甫学英文、拉丁文。17岁时,到上海浦东同昌纱厂谋生,业余攻读英文,后能熟练地口头翻译。
事件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张謇筹建大生纱厂,派郁芑生去英国采购纺纱机。开始,英商歧视华人,郁芑生用流利的英语进行婉转而得体的交涉,英方改变了看法,客气地介绍英国商界情况和纺织机器方面的行情,谈判成功。当时张謇办实业银根吃紧,郁芑生将购买机器英商给他的回扣全部抵作买机款,以补资金短缺。郁芑生在英期间,适逢清政府南洋大臣端方赴欧洲考察政治,特请他当翻译,郁反应敏捷,翻译准确。回国后经端方竭力推荐,被朝廷封为候选道,授予朝议大夫。但他觉得官场太腐败,不愿置身其中,热心于跟张謇搞实业救国,在大生二厂供职。民国2年(1913年),奉命再次去英国购买机器。加入伦敦总商会,成为第一个中国人担当的委员。不久,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镑涨价,赚了一笔钱。回国后,在上海设立大生机器公司,专营纺机业务,任公司经理。同时兼大生纱厂厂务,负责上海银行、外商与纱厂的银钱交往,接待外国纺织专家考察等事项。郁芑生经营机器盈利后在上海陆续购进房地产,在吉拔路(今富民路)建花园洋房1座,还在家乡曹家镇附近买地200亩,在镇上开公仁花木行和油米行。他还办教育,兴慈善事业。从民国10年起,在家乡陆续办了6所小学,自任校长。学校教育设备比较完善,校风良好,对贫苦学生免收书费。在曹家镇,他还用发“摺子”的办法,凡孤、贫、残者,每月发给补贴每人银元1块,有300多人得到接济。在上海杨树浦办圣心医院,在川沙重建天主教堂。民国11年,崇海班的瑞安客轮在宝山县城东门外江面遇大风翻沉,淹死200余人。郁芑生主动负责善后事宜,为60余具无名尸体备棺入殓,拍照编号,录明身穿衣服,备案存查,修坟掩埋于北新镇大桥边。民国13年,辞去经理和厂务,专事公益事业。为改善乡间交通条件,在曹家镇一带先后造“寿丰”石桥11座,还在富安镇、窑头镇、北新镇造水泥桥3座。民国15年7月6日,突发脑溢血,在上海去世。灵柩运回乡下时,百姓自发摆香案致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6 08:24
目录
概述
简介
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