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雅
中国画家
邹雅,江苏省无锡市人。著名版画家,山水画家,出版家。中国美术协会会员。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北京画院院长。1974年不幸失事遇难。
人物生平
邹雅(1916—1974), 原名亚明又名大雅,别署“老木匠”。江苏省无锡人。著名版画家,山水画家,出版家。
1916年出生在江苏无锡新安镇。
青年时期在上海出版界工作,致力于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
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此后在敌后从事美术宣传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
1973年任北京画院院长。
1974年率队到阳泉煤矿深入生活,不幸失事遇难。
早年创作的大量木刻作品,具有纯朴、粗狂的艺术风格,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感人的艺术魅力。自五十年代开始坚持不懈地从事中国画的创作和理论研究。其山水画尤具特色,从黄宾虹入手,广泛吸收古今名家众长,苦心经营,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笔墨淋漓,层次丰富,苍劲老辣,浑厚华滋,别开生面的艺术效果。其独特的“皱纸画法”,为前人所罕见。
198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等九个单位联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邹雅遗作展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邹雅画集》。之后,在全国各地曾多次举办过展览。
创作风格
早期作品以木刻为多,有侍候伤员、破调堡、欢迎刘邓大军南下等。解放后兼习山水画,受黄宾虹影响较深,创作了一些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山水画,曾致力于山水画的探索,他从黄宾虹入手,汲取其笔墨的浑厚华滋、苍劲老辣之美,又把木刻用线的坚挺、构图的空间层次,特别是当代现实生活情趣融于自己的创作,使他的山水画获得了现代的审美品格。他的“皱纸画法”、他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方法,都说明他不拘成法,既师法造化又敢于在艺术创作中“日日求新”的艺术精神。并编有解放区木刻、黄宾虹山水写生册等书。
作品展览
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联合主办的“文峰静雅——邹雅艺术回顾展”于2014年4月18日上午在北京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作为邹雅先生逝世四十周年的大型纪念活动,汇集了木刻版画和山水画精品近百幅,全面的回顾邹雅先生短暂而又丰富的一生,立体的呈现邹雅先生孜孜不倦的艺术探索与追求。
烽火年代:木刻版画的革命激情
邹雅早年致力于鲁迅先生提倡的新兴木刻运动,积极的运用手中的刀笔作为战斗武器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从“鲁艺”走出来的邹雅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和抗日青年应有的革命信念。在那个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邹雅随鲁艺木刻工作团深入到敌后根据地,不畏艰苦、更不畏生死的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创作出一大批木刻版画作品,如在此次展览中的《破碉堡》、《攻城》等,画面中强烈的黑白对比、粗犷的线条,真实的再现了抗敌战士们激烈战斗场面。此外,还有反映根据地普通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木刻作品,如《扭秧歌》、《麦收》等,整体画风质朴自然,但是劳动人民火热的生产热情和革命激情却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些木刻版画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真实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革命战争的忠实记录,更是邹雅先生留给我们后人宝贵的艺术硕果。浑厚华滋:山水画的探索与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邹雅先生成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筹建者之一,主要从事美术出版工作。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开始转向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在继承中国画优秀传统的同时,吸收了黄宾虹“浑厚华滋、苍劲老辣”的艺术之美。并在表现方式和写生方法上不断的尝试创新,创作出一大批将现实生活情趣与传统意韵完美融合的山水画精品。在此次展览中将分为“太行魂”、“云贵情”、“江南美”三大板块进行展示。“太行魂”主要描绘邹雅先生自己曾经热血战斗过的太行山脉;“云贵情”是在“四清运动”期间,邹雅先生去往云贵地区采风写生、体验生活,感慨于当地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所集中创制的山水画作。“江南美”则是源于邹雅先生时常眷恋于童年时美好的家乡风景印象,所以在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孩提时代便有的一颗赤子之心,游子之情。
2016年4月8日,著名版画家、山水画家、出版家邹雅百年诞辰纪念画展在其家乡无锡开幕,百余嘉宾出席开幕式。90岁高龄的中国新闻社资深记者、邹雅夫人苏戈女士出席画展开幕式。
人物评价
画如其人,书为心画。邹雅先生一生为人磊落,待人以诚,即使面对迫害和凌辱也从不消沉和屈服,反而更加坚定自己对革命事业信念,对美术事业的虔诚。邹雅先生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画家,在美术创作上做出艰辛的探索,更是一位新中国美术出版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为奠定和发展二十世纪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
邹雅.北京画院.
文峰静雅——邹雅艺术回顾展.北京画院美术馆.2014-04-19
最新修订时间:2022-11-16 21:0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