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东涛(1949年11月-2022年12月22日),中共党员,
西北大学物理系毕业及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原中国社科院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特聘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兼任
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中组部直接联系的知识分子。
人物生平
198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学系。1968年11月参加工作。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西北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2年任教授。1993年12月选任为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副院长,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6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2004年2月邹东涛同志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2005年兼任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2011年8月退休。
2022年12月22日07时35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原总编辑邹东涛同志因病在北京市隆福医院逝世。
个人简历
邹东涛,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原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先后就读于西北大学物理系和经济管理学院,并到北京大学作访问学者。两次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历任汉阴县财政局干部、安康地委五七干校(党校)理论教员、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副院长兼国有企业改革试点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兼深圳研究院院长。现特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兼任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中组部直接联系的知识分子。
邹东涛在家乡读完小学、中学后,上山下乡插队劳动三年,参加过三线建设。先后就读于西北大学物理系和经济管理学院,并到北京大学作访问学者。两次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主要工作经历:陕西省汉阴县财政局干部;安康地委五七干校(党校)理论教员;西北大学教授;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
来自一个
国家级贫困县的特困家庭的邹东涛,少时砍过柴、拉过人力车、拾过煤渣,历尽艰辛。但敢于向命运挑战,勤奋学习,
刻苦钻研,艰辛拼搏,从秦巴山区走向大学,走向省城,走向京城。
机会总是垂青于平时有准备的人,1993年底,邹东涛在中央国家机关第一次公开招考选拔厅局级领导干部中胜出。当年,经人事部批准,国家体改委向全国公开招考一位局级干部。全国共有86人报名,经一系列严格程序,选任为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老资格经济学家
李成勋教授上个世纪90年代撰文《从“四大名旦”到“进京三杰”》(1998年首次发表于《香港经济导报》)指出,邹东涛是“进京三杰”之一。
作为土生土长的西部人,邹东涛对家乡的贫穷刻骨铭心,超前思考西部经济发展问题,步行考察过安康地区的多数县,到西部所有省市自治区作过调研。1996年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调研报告,对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新疆问题的文件起到了参谋作用。组织完成并出版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研究》(1997)。《什么粘住了西部腾飞的翅膀——邹东涛西部发展文集》一书收录了作者自1970年以来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文稿近50篇。他提出的“解放思想,黄金万两;观念更新,万两黄金”、“要使西部经济‘火’起来,首先要使思想观念‘火’起来”,成为影响广泛的名言,是京城经济学“西北风”主要成员之一。
邹东涛长期跟踪和致力于我国改革开放的研究,而到国家体改委的改革实务工作则进一步开阔了其思考的视野,增强了其研究的力度和深度。《中国经济体制创新——改革年华的探索》(2005年获中国生产力学会优秀著作特等奖),收集了作者1980年以来关于改革研究的近百篇论文,记载了作者在市场经济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所有制改革、综合配套改革等方面超前的、创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和培养人才是邹东涛两条并行的主线。自1976年以来,他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工作,即便是在国家体改委工作期间,也一直在西北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他的教育理念是:在改革开放和体制转轨时期,要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他把人才形象地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一”字型人才——知识面虽比较宽,但缺乏深入地研究和创新;第二种是“1”字型人才——在某一项专业知识方面比较深,非常可贵,但知识面太窄,很难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创造性研究;第三种是“T”字型人才——不仅知识面比较宽,而且在某一点上还有较深入地研究。但他们的弱点是不能冒尖,没有创新;第四种是“十”字型人才——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点上有较深入地研究,更重要的是敢于出头、冒尖,有了创新。“十”字型人才就是创新型人才。他的“‘十’字型人才”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研究领域
经济形势
出版图书
主要成果
出版《宏观经济学》、《经济竞争论》、《十字路口上的中国》、《中国所有制改革30年》等著作20余部,主编《哈佛模式全书》等150余卷,发表论文近千篇。
主要著作
主编有《哈佛模式·项目管理》等书,发表论文1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