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庆时
中山大学文科讲师
邬庆时(1882—1968),一名合兴,字伯健,号楷才、白坚、鼎楼、东斋。广东番禺南村人。1903年他在时敏学堂肄业后曾任教师,后入学两广方言学堂。1920年在北京任《北京日报》编辑,次年回广州任私塾教师。1926年5月离开财政部后,任中山大学庶务主任兼文科讲师。次年起到1939年,先后任番禺县政府秘书、高要县财政局局长,宝安县、龙门县教育局局长,中山县政府秘书、新兴县政府科长等职。1968年在广州去世。
人物生平
邬庆时(1882—1968),一名合兴,字伯健,号楷才、白坚、鼎楼、东斋。广东番禺南村人。清光绪八年(1882年)生。1903年他在时敏学堂肄业后曾任教师,后入学两广方言学堂。1912年在家乡倡办时雨小学,并任校长。次年入京,1915至1917年先后在湖南和广东梅县、海康等地工作,1918年任番禺县修志局分纂,1920年在北京任《北京日报》编辑,次年回广州任私塾教师。
1922年起,邬庆时在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的民国政府财政部工作,孙中山曾题字赠予其父母,以示褒扬。1923年,邬庆时加入国民党。1926年5月离开财政部后,任中山大学庶务主任兼文科讲师。次年起到1939年,先后任番禺县政府秘书、高要县财政局局长,宝安县、龙门县教育局局长,中山县政府秘书、新兴县政府科长等职。1940年,从香港回广州。次年起在伪政府工作,1944年任伪广州市财政局局长。因此在1946年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1948年12月出狱后往香港、沈阳等地。
1952年,邬庆时回到广州,后应广东民族研究所之邀,编纂《两广少数民族史料》。他与冼玉清、张明庵等学者、诗人素有交往,常切磋诗词、诗钟艺术,被誉为广州诗钟“闽派”代表人物。邬庆时对书法亦有研究,从水手系船得到灵感创出一种“菊梅兰竹”执笔法。
邬庆时在地方志事业上,从实践到理论都有突出成就。1918年2月,梁鼎芬等倡修《番禺县续志》时,邬庆时是6位分纂之一,主要负责“实业志“部分(此书至1931年始成)。1921年,他协助程大璋(子良)完成《桂平县志》。1929年,编成《白鹅洲小志》出版。1932年,主持重修《宝安县志》,次年修成。1933年主持重修《龙门县志》,1936年出版。1934年8月,继任《高要县志》总纂;9月又为广州市政府编纂《广州年鉴》。1936年,任《中山县志》纂修主任,1938年成书。1938年,邬庆时把以前自己所写的县志序例集成《方志序例》,序言说:“现在困难方股,繁报不断,爪修方忑,似属不急之务。但战争愈烈,保存文献之心愈急,方志为齐地文献之总汇,如不欲保存文献则已,苟若保存文献,是必不可不修。不惟不可不修,且不可不急修。”该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40年9月出版。1939年,又修成《新兴县志》。1949年,再修成《茂名县志》。
邬庆时对方志学理论的创新见解,集中体现于《方志序例》中。如提出修志应虽详于今亦不略乎古”、“贵实不贵速”、“不必断代“、“先普通而后特别”、“彪善而不黜恶”等。还认为修志应“别出心裁”和“适应时代之要求”。1968年在广州去世。
主要作品
邬庆时的著述有《半帆楼诗稿》《番禺隐语解》《齐家浅说》《自然略说》《番禺末业志》《孝经通论》等28种,他选自己及他人的著作辑成“半帆楼丛书“共21种49卷。整理先贤著作有《邬家初集》等10多种。并写成《邬氏本源录》。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及中山大学图书馆均有收藏其著作。其遗著《屈大均年谱》于2006年2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图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0 13:03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