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邪(拼音:xié、yá、yé)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也见于战国前的著作《诗经》。古字形从邑,牙声。“邪”本用于地名,如“琅邪”,即琅玡。此义读yá,又读yé。此外“邪”还可用为疑问代词,后世通作“耶”。“邪”后假借为“衺”,意思是不正当、邪恶、怪异。读作xié。20世纪50年代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衺”处理为“邪(xié)”的异体字。
文字源流
形声字。“邪”字在战国古玺文字中作图1,左部的“𤘈”是“牙”的异体字,在这里作为表音的声旁;右部的“”作形旁,表示这个字的本义与地方有关。小篆以后的字形都是从“牙”声。隶书(图3、5、6)、楷书将“邑”写成双耳旁“阝”,就是现代通用的的“邪”的字形。
“邪”本读yá,本是一个地名用字,指古代的“琅邪”。秦汉时有琅邪郡、琅邪县;又有琅邪山,在山东胶南。上述地名中的“邪”字也可加上玉旁写作“琊”,现代通用的规范写法是“玡”。
“邪”字演变至今,无论是词性还是词义上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邪”又读yé,主要是用作语气词,最为常见的是作为疑问语气词。疑问语气词“邪”首次出现在战国文献中,在《庄子·逍遥游》中曾有写下“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后隶变出又一俗字“耶”(图5),两者在语法上是通用的。据《广韵·麻韵》记载“邪,俗作耶,亦语助。”根据学者考究,上古时期“邪”的始终频率占上风,直至中古之后,约莫在唐代“耶”字便在通俗性文献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不过当时仍有部分人好拟古仿用,如韩愈。到了近代“邪”作为疑问语气词已经很少被使用了,就算人们为了仿古而使用文言也都是使用“耶”。
“邪”发展至今最为普遍的就是“xié”的读音,一般认为假借“衺”而来,意为不正当、邪恶。这种读音的“邪”早在春秋时期诗歌中便有出现,例如《诗经·鲁颂·駉》中便有“思无邪,思马斯徂。”孔子也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具有危害性的不正当的东西都可以冠以“邪”的称呼,如“邪魔”指有危害性的妖魔;“邪道”指不正当的生活道路、生活方式。疾病之类对人们的身体层面带来负面影响。在中医学上“邪”也是有所应用的。在中医学上所有致病因素都是邪。
邪是不正当,这可以指道义而言,也可以指情势而言,这时“邪”强调的是反常、罕见、奇怪。如“他突然来了一股邪劲儿”,这是说来了平常没有的劲儿。还有个“邪门儿”,除了指“邪门歪道”外,还表示反常,蹊跷。如“这事可真邪了门儿了”,是说这事真出奇了;而“今年冬天真邪门儿,雪也下得太多了”,则是强调不正常。后一句的邪门儿也可换成邪乎,是强调其离奇。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近义辨析
邪—斜
“邪”“斜”都含有不正的意思,古代有通用的案例。但在现代汉语中,二者的使用范围不同。“邪”多用于指人与社会中的行为、品德不正,比较抽象,且含贬义。如邪恶、歪风邪气,邪门歪道等;“斜”指物体的方位、形状等的不正,不含褒贬之意。如歪斜、斜阳、斜路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六】【邑部】以遮切(yé,又yá)
邪,琅邪郡。从邑牙聲。
【卷八】【衣部】似嗟切(xié)
衺,𠆎也。从衣牙聲。
说文解字注
【卷六】【邑部】
“(邪)琅邪郡也”注:謂琅邪郡之字如此作也。《前志》曰:“琅邪郡,秦置,屬徐州。”《後志》曰:“琅邪國,屬徐州刺史部。”許從前漢之制,故曰郡。《前志》郡領東武等五十一縣,今山東兖州府東境、沂州府及青州府南境、莒州、萊州府南境、膠州一帶皆是其地。今兖州府諸城縣縣東南百四十里有故琅邪城,古齊琅邪邑也。其地有琅邪山。《管子》:“齊桓公將東遊,南至琅邪。”《孟子》“齊景公欲遵海而南,放於琅邪。”蘇秦説齊宣王曰:“齊南有泰山,東有琅邪。”《史記》:“秦始皇屢竝海至琅邪。”《子虚賦》曰:“齊東陼鉅海,南有琅邪。”皆謂今諸城縣,《山海經》云:“琅邪臺在渤海郡閒,非也。”趙岐曰:“琅邪,齊東南境上邑。”《越絶書》:“句踐既滅吳,欲霸中國,徙都琅邪。立觀臺於山上,周七里,以望東海。”始皇立琅邪郡爲三十六郡之一,而漢因之。尋周時琅邪之名,未知何解。許君以其字從邑,傅合郡名爲釋耳。《九經字樣》曰:“郎邪,郡名。郎,良也。邪,道也。以地居鄒魯,人有善道,故爲郡名,今經典玉旁作良者譌。”未知其説所出。古書絶無作郎者,且琅邪齊地,非鄒魯地。邪,古書用爲衺正字,又用爲辭助,如“乾坤,其《易》之門邪”,“乾坤,其《易》之緼邪”是也。今人文字,邪爲疑辭,也爲決辭。古書則多不分別。如“子張問十世可知也”,當作“邪”是也。又邪、也二字,古多兩句竝用者,如《龔遂傳》:“今欲使臣勝之邪,將安之也?”韓愈文:“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皆也與邪同。
“从邑,牙聲”注:以遮切,古音在五部。按,漢碑琅邪字或加玉旁,俗字也。近人隸書從耳作“耶”。由牙、耳相似,臧三牙,或作臧三耳。
【卷八】【衣部】
“(衺)𩎮也”注:交部曰:“𩎮者,衺也”,二篆爲互訓,小徐本作“紕也”,非是,𩎮今字作回。衺今字作邪,《毛詩》傳曰:“回,邪也。”
“从衣,牙聲”注:似嗟切,古音在五部。
广韵
以遮切,平麻以 ‖ 牙聲魚部(yé,又yá)
邪,琅邪,郡名。俗作耶、瑘。亦語助。以遮切。又似嗟切。十三。
似嗟切,平麻邪 ‖ 牙聲魚部(xié)
邪,鬼病。亦不正也。《論語》曰:“思無邪。”
似嗟切,平麻邪 ‖ 牙聲魚部(xié)
衺,不正也。似嗟切。四。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部】 邪;康熙笔画:11;部外笔画:4
(xié)《廣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並音斜。《廣韻》:不正也。《正韻》:姦思也,佞也。《易·乾卦》:閑邪存其誠。《書·大禹謨》:去邪勿疑。
又《韻會》:辟邪,獸名。
(yé,或yá)又《唐韻》以遮切。《集韻》《韻會》《正韻》余遮切。並音耶。《説文》:琅邪,郡名。
又莫邪,劒名。吳大夫莫邪作寶劒,因名。
又呼韓邪,匈奴王名。《前漢·宣帝紀》:呼韓邪單于來朝。
又若邪,水名。在越州會稽縣。
又胥邪,木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留落胥邪。註:胥邪,似椶櫚,皮可爲索。
又汙邪,下地田也。《史記·滑稽傳》:汙邪滿車。
又助語,又疑辭,經傳俱作邪,俗作耶。
(yú)又《集韻》羊諸切。音余。與餘同。《史記·歷書》:歸邪於終。註:邪,餘分也。終,閏月也。
(shé)又《集韻》時遮切。音闍。瑞星名。《史記·天官書》: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命曰歸邪。註:邪,音蛇。
(zuǒ)又《字彙補》子可切。音左。《前漢·司馬相如傳》:邪與肅慎爲鄰。註:邪讀爲左,謂東北接也。
又叶詳於切,音徐。《詩·邶風》:其虛其邪,旣亟只且。註:邪,亦作徐。緩也。
又叶伊宜切,音移。《尚書·考靈曜》:虛爲秋𠋫,昴爲冬期。陰氣相左,德乃不邪。
【申集下】【衣部】 衺;康熙笔画:10;部外笔画:4
(xié)《唐韻》似嗟切。《集韻》徐嗟切。並音斜。《説文》:𧝕也。《廣韻》:不正也。《玉篇》:姦思也。《周禮·天官·宮正》:去其淫怠與其奇衺之民。註:奇衺,譎觚非常。
又《地官》:比長五家有辠奇衺則相及。註:衺,猶惡也。《唐書·婉兒傳》:衺人穢夫,爭𠋫門下。
(suó)又《韻補》徐蹉切。入歌韻。白居易《續古詩》:身從富貴來,恩薄讒言多。冢婦獨守禮,羣妾互奇衺。
《類篇》:或作𧘪。《集韻》:通作斜。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牙”4画,左上角不封口,㇗(竖折)一笔写成。“阝”2画,㇌(横撇弯钩)一笔写成。
【写法】“牙”“阝”宽窄相当,顶部“牙”高,底部“阝”低。“牙”,居左半格,㇗(竖折)一的折点抵横中线;亅(竖钩)的竖段在竖中线左方。“阝”,写在横中线部位。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参考资料
.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6 09:44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