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楼镇,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邕宁区,地处
邕宁区东南部,东邻青秀区
刘圩镇、邕宁区
中和镇,南邻钦州市
灵山县太平镇,西邻邕宁区
新江镇、百济镇,北与邕宁区
蒲庙镇接壤,行政区域面积351.2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那楼镇户籍人口为97525人。
历史沿革
清代,分属广西省南宁府宣化县和广东省廉州府灵山县。
民国时期,属广西省邕宁县和广东省灵山县。
1950年,设立那楼乡,属广东灵山县。
1951年,那楼乡改隶属邕宁县。
1958年,那楼乡与镇龙乡合并改为跃进公社。
1959年,跃进公社分为那楼、镇龙两个公社。
1960年,那楼公社并辖镇龙公社。
1961年,那楼公社改为那楼区。
1968年,那楼区改为那楼公社。
1984年,那楼公社撤改为那楼乡。
1987年11月,由那楼乡析置镇龙乡。
1994年8月,那楼乡改为那楼镇。
2004年9月,那楼镇和镇龙乡改属南宁市邕宁区;同年6月25日,镇龙乡并入那楼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那楼镇辖那楼、镇龙2个居民委员会,屯六、坛墩、坛垌、那文、那头、那盆、中山、屯了、罗马那旺、那务、三江、那利、河浪、华佳、屯良、那他、棠梨、那丰、那良等20个村民委员会;下设71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那楼镇辖2个社区、20个行政村:那楼社区、镇龙社区,屯六村、坛墩村、坛垌村、那文村、那头村、那盆村、中山村、屯了村、罗马村、那旺村、那务村、三江村、那利村、河浪村、华佳村、那他村、屯良村、棠梨村、那丰村、那良村。
截至2021年10月,那楼镇辖2个社区、20个行政村:那楼社区、镇龙社区、屯六村、坛墩村、坛垌村、那文村、那头村、那盆村、中山村、屯了村、罗马村、那旺村、那务村、三江村、那利村、河浪村、华佳村、那他村、屯良村、棠梨村、那丰村、那良村,镇人民政府驻那楼社区那楼街38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那楼镇地处
邕宁区东南部,东邻青秀区
刘圩镇、邕宁区
中和镇,南邻钦州市
灵山县太平镇,西邻邕宁区
新江镇、百济镇,北与邕宁区
蒲庙镇接壤,行政区域面积351.2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那楼镇地形以低丘为主,海拔在220—250米,高低差只有100米左右,山坡多为缓坡。
气候特征
那楼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21.5℃,极端最高气温为37.7℃(2008年7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5℃(2008年1月28日)。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1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240.3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6月最多。
水文
那楼镇辖区内有三条主要河流,其中三江河汇入八尺江,佃马河汇入青龙江,马峦河汇入郁江。
自然灾害
那楼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寒冻、霜冻等。干旱灾主要发生在3—4月。
自然资源
那楼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产资源主要有水品石、磨刀石等。
2011年,那楼镇有耕地面积18.45万亩。
人口
2011年末,那楼镇辖区总人口9.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2万人,城镇化率13.7%。另有流动人口1.72万人。总人口中,男性4.8万人,占51.61%;女性4.5万人,占48.39%。总人口中,以壮族为主,达8.9万人,占95.70%;有汉族1.7万人,占18.3%。2011年,人口出生率11.91‰,人口死亡率3.51‰,人口自然增长率8.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64人。
截至2018年末,那楼镇户籍总人口97051人。
截至2019年末,那楼镇户籍人口为9752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那楼镇财政总收入97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6202元,比上年增长21.3%。
2018年,那楼镇有工业企业9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9个。
2019年,那楼镇有工业企业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4个。
第一产业
2011年,那楼镇农业总产值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4%。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那楼镇生产粮食41871吨,其中水稻3.8万吨、玉米0.3万吨。那楼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淮山、甘蔗、桑蚕、瓜果为等,2011年,那楼镇蔬菜种植面积4.1万亩,产量5.37万吨;那楼镇淮山种植面积2.1万亩,产值1.6亿元;那楼镇甘蔗种植面积6.1万亩,产值13725万元;那楼镇桑园种植面积2.6万亩,年产鲜茧336万千克。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养、家禽为主。2011年,那楼镇生猪饲养量9.7万头,羊饲养量800只,家禽年饲养量898.42万羽。其中“温氏鸡”养殖580万羽,产值17400万元;那楼镇龙风鸡年末出栏达8.765万羽,肉鹅3000羽。那楼镇特色养殖有蜈蚣、黄沙鳖等,其中娱蚣养殖户58户;黄沙鳖养殖量2万只。
第二产业
2011年,那楼镇工业以建筑材料为主;工业总产值8200万元,有工业企业十多家。
第三产业
2011年末,那楼镇有3个市场,商品成交量195.43万千克,年成交额1523.31万元,比上年增长16.36%。
2011年,那楼镇电信业务收入980.83万元。
交通运输
邕宁城区至灵山县太平镇的三级柏油公路贯穿那楼镇境内。
2011年末,那楼镇镇区客运营运班车线开通,日发客运36—38班次,日均客运量750人次。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那楼镇幼儿园22所,在园幼儿1869人,专任教师84人;小学22所,在校生5483人,专任教师37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746人专任教师19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6%、小升初升学率98.7%、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98.5%。
文体事业
1970年,那楼镇建成那楼广播站,2002年与文化站合更名为那楼镇文化广播电视站,后改为那楼镇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站。2011年,有线电视及“村村通”卫星直播电视用户5000户,入户率3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2011年末,那楼镇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个,文化室(站)23个;图书室23个,藏书2.8万册。有艺术表演团体35个。
2011年末,那楼镇学校体育场25个,安装器材1处。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那楼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0个,其中门诊部(所)2个;床位85张,每千人拥有病床1张。专业卫生人员126名,其中执业医师9人,执业助理医师14人,注册护士30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7.5万人次,住院手术98台次,出院病人0.35万次。重点医院有那楼中心卫生院、镇龙卫生院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6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82819人,参合率达93.02%。
社会保障
2011年,那楼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户,人数19人;医疗救助户数106户,118人次,支出86.89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233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86户,人数2894人,支出23.62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59人。敬老院2家,床位3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28人新增就业人员105人,有2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基础设施
2011年末,那楼镇镇区供电所1座,变电站2座,主变压器3台,分别为6.3兆伏安、3.15兆伏安和2.5兆伏安。2011年,供电1430万千瓦时。
2011年末,那楼镇镇区绿化面积2000亩。
2011年末,那楼镇镇区自来水厂1座。镇区主要道路两侧铺设D600排水管道2000米。
2011年,那楼镇境内共有8座水库,其中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6座,总库容1248万立方米。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那楼镇邮政局1处,代办所1处,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62千米,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移动电话用户21000户,有线宽带用户2000户。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那楼镇因清雍正元年(1723年)设那楼圩得名。
文物古迹
那楼镇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雷婆岭摩崖石刻。有6处南宁市不可移动文物:那蒙滕氏古宅、镇龙大烟囱、那晓炮楼、镇龙那佃古宅、那楼革命烈士陵园、那楼战斗纪念碑。
雷婆庙摩崖石刻位于那良村那蒙坡东面的海拔209米的雷婆岭上,周围山岭叠嶂,石刻主要在岭顶北面的大裂缝的两侧崖壁上。裂缝长约50米,高约7米,石刻周围郁郁葱葱,树木丛生。
古民居位于那良村那蒙坡,有数百年历史。依山而建,古朴庄重,民风淳朴,村中遗留许多历史文物。
遗址位于三江村告祥坡东北1.5千米处,始建于明成化初年(1465年),由北海道佥事林锦、都指挥欧磬同建。遗址长250米,宽120米,三面环以三江河,又称“围城”。邕宁县开展文物普查时发现,采集到青砖数块(0.3×0.17×0.09米)、瓦筒、勾头、青花瓷数块。
那楼镇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人和路与灵西路交接路口,始建于1968年,1986年重建,纪念碑占地约1亩,碑文“那楼革命烈士纪念碑”。自20世纪20年代初,那楼就有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组织。
地方特产
那楼镇生榨米粉制作有六道工艺,即选米、发酵、打浆、压团、打团、榨粉。米浆提前磨好,滴干水份,用布包起来,放进火膛中,用草木灰埋上两三天的时间,让米浆微微地发酵,带一点点酸味,吃米粉时,随吃随榨。
那楼镇铁锅芝麻饼起源于蒲庙、那楼、刘圩、中和等乡镇,原是邕宁人过年过节的喜庆小吃,只有少数老年人会做这种小吃,是一种将近失传的小吃。米面做的饼皮,黄糖加上若干种粟米加工成的馅料,把做馅用饼皮包好、压成饼,撒上芝麻在烧红的铁锅上烙干。
那楼淮山富含锌、钾、铁、硒、氨基酸,皮薄肉嫩,须根少,缺口粘液多,口感清香,那楼淮山荣获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
干榨米粉采用那楼生榨米粉传统手工工艺精制而成,保留了生榨米粉鲜、香、柔、滑、酸的特点,食用方便,便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