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位于河北省邢台市
襄都区,天宁寺始建于唐初,原名“华池兰若”,宋徽宗政和年间赐名为天宁万寿禅林,元代称为巨刹,名“大天宁寺”。2013年5月,邢台天宁寺前殿被列入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历史沿革
天宁寺,俗称西大寺,
邢台名刹。位于
邢台古城的西侧,与开元寺东西相对,据清光绪三十一年版《邢台县志》记载:“天宁寺,邑治西北隅,唐初建,为华池兰若,宋政和间赐天宁万寿禅林,元至元五年虚照禅师重修”。
根据史料记载,元代天宁寺被称为巨刹,名“大天宁寺”,原有建筑
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水殿,虚照禅师塔及大量的历代石刻。史料记载说,在大唐初年,官府在邢州城内西侧一个满池莲花的水塘旁,建起一座叫华池若兰的寺院。
布局结构
寺院建成后,高僧设坛讲经、礼佛皈僧……佛事活动空前昌盛,成为佛徒信众修行的好去处。宋代的时候,华池若兰已经成为中原重要禅林道场,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1118年),
赵佶赐名华池若兰为天宁万寿禅林,成为邢州城内的又一座皇家赐建寺院。当时寺内香火很盛,规模更加空前。为了给邢州祈福,在天宁寺竖起了数十尺高《天宁寺尊胜陀罗尼经幢》。
但“邢州未能一日安忱”,特别是在宋金时期因政权交替,战火不断,导致邢州一带,“千里萧条,为之一空,城中才百余家,皆以土塞门,穴地出入”,更为可惜雄伟壮丽的天宁寺古刹遭受到连年兵火的摧残,“经丧乱,鞠为瓦砾”,禅院失修,道场渐渐的荒废了。公元1238年,这一年是宋嘉熙二年也是蒙古窝阔台汗十年,元军进驻了邢州城,当时邢州帅府的诸公“择时务所急者”在邢州进行了有名的“邢州大治”,同时为了重振天宁寺道场,请来了“大比丘”虚照禅师。
重建修复
天宁寺经过虚照禅师的修复,恢复了大唐初期的莲花塘上最具特色的水殿,什么是水殿?就是建在水面上的建筑。元代的邢州城,不仅是泉城,还是一个水城,从达活泉、野狐泉等发源的河水注入城内形成了许多水坑,而在邢台城西,由城西护水河的水通过西城墙的水关流入城内,并在城西形成了一个更大水塘,这股河水又通过北城墙的水关回灌入城北河濠中,佛殿建水塘中,水塘植满莲花,清气若兰,乐情在水,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
这座建于唐代“华池若兰”道场在虚照的主持下“遂为邢州之闻刹”。虚照禅师有功于历史,有功于世,有功于大元帝国,他善于发现人才和用人,先是收邢州郝氏子全一至温为僧,成为中原的释都总领,后来听说刘侃“隐武安山中久之”,“遣徒招致为僧”,“会太保刘文贞公学道于师”,“以其能文辞,使掌书记”收为门徒,法名子聪,这就是后来的
刘秉忠,“缘契相植非偶然也”。从此虚照禅师、刘秉忠成为天宁寺的永恒。
相关典故
1242年,从邢台天宁寺走出来的“聪书记”刘秉忠在另一位高僧海云印简的带领下,走进了一个可以推动历史进程的政治殿堂,定鼎燕京,建设元大都,以“元”为国号,完成了大元帝国的建立。
古刹人传太保刘,早年逐世此藏修。
主僧犹能谈前事,我老今惭继后游。
伟绩一时名胜国,公评千载拟留侯。
谁言河朔无邦彦,不负乾坤第一流。
这首《天宁寺怀刘文正》的诗,是明代“弘治三君子”之一刘大夏来到顺德府天宁寺礼佛后听寺内的僧人讲述过去的历史有感写下的,在诗人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刘秉忠的崇敬。
主体建筑
几年前,已八十高龄的当代古建泰斗罗哲文先生来到天宁寺,在这座面阔三间的歇山殿前,用手触摸着刻有云纹、牡丹和莲华的抱鼓石,看着普枋头上海棠花瓣,仰视屋脊上的龙纹,触景生情的回忆着当年梁思成夫妇来这里考察的往事,那是1935年,梁思成夫妇与弟子来到邢台天宁寺,并且亲自登上了虚照禅师塔进行测量,用照相机记录着
天宁寺大殿的一切。
第二年,刘敦桢与陈明达等古建大师也来到邢台,用相机再一次记录下虚照禅师塔的雄姿。
西大寺,天宁寺也,而今只留有一座大殿落破于现代建筑之中。
文物保护
2013年5月3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邢台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到21处,位居全省前列。邢台市新增10处:临城县补要村遗址、隆尧县柏人城遗址、邢台县鹿城岗、南宫市后底阁遗址、临西县临清古城遗址、邢台县南贾乡石塔、平乡县文庙大成殿、南宫市普彤塔、邢台市天宁寺前殿、邢台道德经幢。
2021年6月,邢台市完成了对天宁寺前殿的修复和主殿复建。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