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尔雅(1884—1954),广东省
广州府东莞县人(今属
广东省东莞市)。黟山派。乳名贺春,原名溥霖,后更名万岁,字季雨,别名尔雅,号尔疋,尒疋、宠恩,别署绿绮台主、风丁老人。斋堂为绿绮园、邓斋。篆刻家,书法家,画家。邓蓉镜四子。邓蓉镜是清同治辛未科二甲翰林院编修,官江西督粮道,三署江西按察使司,后归田掌教“广雅书院”。
简介
邓尔雅(1883-1954年),名溥霖,字季雨,东莞莞城人。邓尔雅是一个多面才子,他一生的成就不是三言两语所能概括,精研小学,外甥容庚从之学金石,容肇祖学古文,容肇新学治印,都成一代名家,由此可窥一二。 邓尔雅是东莞名士邓云霄的第十一世孙。邓云霄是明万历戊戌(1598年)进士,以谏恒出湖广左右参藩,为官行法严毅,为文渊浩宏硕,尤工诗律。邓云霄、邓逢京父子二人,在晚明之际,便与同邑著名书画家张穆、黄贞都以篆刻齐名。在马国权所编的《广东印人传》中,广东最早的篆刻家中就有邓逢京之大名。据史料记载,邓氏子孙数代,皆能治印,家风不失。邓尔雅的父亲邓蓉镜,亦为一代名儒。邓蓉镜精小学,富收藏,亦精通篆刻,与篆刻大家
黄牧甫过从甚密。
黄牧甫为他刻了“莲裳翰墨”和“花之君子”两印。
家风熏陶下,邓尔雅自小便知六书体例,幼年开始旁听家庭教师为年长6岁的哥哥讲解《文字蒙求》、《说文部首》等书。邓蓉镜在家里操刀刻章,他也看得如痴如醉。8岁开始篆刻生涯,深得父执辈的赞赏。邓尔雅篆刻的技艺得到跃进的时期,是在他二十八岁从日本留学归国之后。当时他看到当代治印大师
黄牧甫的作品,十分钦佩,于是就专心仿效,历久不懈。后来,他又创出了自己的篆刻风格,把书法、画与篆刻融合在一起,融画法入印,书与印互相渗透,所刻之印,锋锐挺劲,妍美光洁,于平正中变化万端。“作字如治印,治印如作字”是邓公篆刻的经验之谈。
邓尔雅十八九岁时,还师从现代书法名家
黄苗子的祖父黄屺香,1905年,23岁的邓尔雅东渡日本学美术。二十八九岁自日本回国,助潘达微创办同盟会及国内的第一份机关刊物《时事画报》,活跃于艺林,享誉南北,广交国内名家。并从那时开始专心研习
黄牧甫的印,并自称是黄牧甫的“私淑弟子”。
晚年,邓尔雅喜欢参用六朝碑文字入印,人谓之“驱使銛笔,毛颖纵横”。印章风格清丽恬淡,刚劲隽永。似俗实雅,刀笔俱现,冲和自然,韵味清朗;还善于刻造像印。所刻的印章,只得形象而不知是何字,这乃是邓公篆刻的一种代表性创造。邓尔雅一生所篆刻的印章,数以万计。容庚先生以“吾粤三百年来,无此作矣”来评价邓公的印刻。
邓尔雅培养了一批广东的篆刻名家,如余仲嘉、刘玉林、莫铁等。其外甥容庚、容肇祖、容肇新,以及侄子邓祖杰于艺林中亦有印名。邓家后人受其影响,也与篆刻结缘。邓尔雅在大篆、小篆、行楷等书法造诣上很高深,这全赖于他多年来对小学训诂的学术浸淫。自小,邓尔雅对文字训诂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回忆儿时生活时曾说:儿时惟爱诵唐诗,争以熟记为荣,由于家藏甚丰,金石、拓本、书籍、古玩、印谱……一应俱全,挤置四壁,故自幼承家学、博览群书。1897年始,邓尔雅师事何邹崖,后其父任广雅书院第四任山长(院长),与陈澧之曾孙陈之达、黄冷观同在广雅学习,并师黄屺香。这些学习经历,为邓尔雅打下了小学文字训诂的深厚基础。
他的遗著中,分量最大内容最精的,要数花费了几十年心力写成的《文字源流》,手稿早由家属捐赠香港艺术馆,凡二十一册,皆为札记式文字,每段三四百字,长短不一,多设有小标题,估计约三四十万字,胜意纷呈,令人目不暇给,这样深于六书之学的,实在是非常罕见的。
邓尔雅也是一位能诗之人,他的诗如他的书法篆刻一样,隽永有味,古朴清新。1914年,邓尔雅加入南社,一生作诗无数,曾在《时事画报》《南社丛刻》《南武学报》《国学丛选》等报刊发表大量诗文。其甥容庚谓先生“篆刻学
邓石如,正书学邓承修,诗学龚自珍,而均能变化以自成家,观者罕知其所自出。”但现 在遗留下来的邓尔雅诗歌集本,唯独《绿绮园诗集》。由于一生游历甚多,因而在诗集中占较大篇幅的是描写各地风物的诗歌。
除了书、文、篆刻,邓尔雅还与琴结缘。名琴“绿绮琴”于唐武德二年制,邓尔雅得自抗清名将张家玉之后人张敬修。1944年,邓尔雅筑于香港大埔的“绿绮园”曾被台风吹毁,连所藏大量书籍文物均遭破坏,从废墟中抢救出的绿绮琴却安然无恙。邓尔雅视为奇迹,随即迁居九龙以安顿名琴。直至他71岁临终之际,仍命家人将琴放在病榻畔,抚摸不舍以至最后一息。
邓尔雅祖籍东莞,但在东莞却鲜有足迹,仅于1920至1921年期间,他回到故乡,在东莞中学任教.尽管在故乡东莞的日子不多,但邓尔雅对东莞的民俗、文化、风俗都甚有了解,而且很多都用东莞方言或粤语作韵,诗风别开生面。邓尔雅去世之后,其甥容庚先生从亲属手中取得遗稿,晚清探花
商衍鎏先生代为之录,得五百二十余首,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已在1960年梓行。
1898年,邓尔雅与杜枚叔等在广州东横街(即高第街附近)创立启明学堂,这是广州最早的一间小学。
现当代金石学大家容庚、中国哲学史家容肇祖是邓尔雅外甥,而邓尔雅也是容氏兄弟的启蒙老师。在1913年,邓尔雅返归故里在东莞期间,容氏三兄弟容希白、容肇新、容肇祖跟随着舅舅学习小学,甲骨
金文,为他们日后的学术成就打下了扎实的根基。后来,容肇新早逝,容庚及容肇祖兄弟则大有所成,著述甚丰。
生平
1915年,邓尔雅携家眷游桂林,为桂林山水所吸引,欲于灵州县境落笔山长住,游桂数年,作有桂林山水画册二十页。1919年游韶关,参滇军李根源将军部为军幕。 翌年除夕,他在广州的寓所,因道战乱火烧,书画付诸一炬。1921年进
东莞中学任教。1922年到香港,在新界大埔筑绿绮园居住。1926年在香港与潘达微、
黄般若组建国画研究会香港分会、艺观学会和南社书画社。1928年任《非非画报》编辑。1932年任中山大学顾问教授,后任第二军军长香翰屏的幕僚及中区绥靖公署委员。1936年与黄节组建南社广东分社。1937年移居香港。1938年广州沦陷,避兵岛上,治印《不求闻达》。1940年香港举办广东文物展览会,任征集组组长。日军侵占香港后,匿名隐居。1945年抗战胜利,治印《幸民》《历劫不坏》。擅金石书法,文字训诂,兼善诗画,富收藏。书学邓承修,印学
邓石如、
黄牧甫,亦喜六朝造像,治印但求“雅趣”。所作曾参加广东省第一次美展。邓尔雅的画,下笔超脱,多取岩穴、野僧或菊石寒梅之类作题材。他曾与潘致中、潘达微等在广州六榕寺组国画研究会。清末民初,参加柳亚子的南社。他擅篆刻,精鉴赏,善诗文。出版有《篆书千字文》《印斋印赏》,著有《篆刻危言》《文字源流》《艺觚草稿》《绿绮台琴史》等,另有《绿绮园诗集》《漪竹园诗》《郑斋诗集》刊行传世。著有《绿绮园诗集》《邓斋印谱》,刊行有《邓尔雅书篆体千字文》等。1954年10月6日卒于香港,享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