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学先(1801~1831),字典于,号虹桥,
蒙自名诗人。
嘉庆六年(1801)生于蒙自新安所教
场。其父邓学刚乾隆时贡生,教子颇严,邓学先自幼聪敏过人,五.岁已初晓韵律,九.岁能作诗文。十二.岁应童试,中秀才。是
考生中最小的一个,时人称为神童。
嘉庆二十年(1815),邓学先到昆明五华书院读书。此时,他善于作诗已闻名遐迩。在同学中数他最小,但同学们都很敬重他。五华书院主讲刘寄庵对他也很赏识。云南提学使顾南雅和云贵总督伯麟看到他的诗文也很赞赏。适值岭南宋芷湾以诗稿求伯麟作序,伯麟嘱学先代写。学先阅其诗稿,大加删改,写了不少评语,却不写序,伯麟认为学先狂妄。宋芷湾迟迟不见回音,函询伯麟,始知其故,遂向伯麟要回原稿。伯麟不得已,重新抄写一份,与原稿一并寄还。宋芷湾看罢修改稿,大为
叹服。不久,完成学业返回蒙自。
道光二年(1822),21.岁的的邓学先与新安所人王秩教、东村人陆应谷、鸣鹫人曹士桂同赴省城参加壬午科乡试,四人皆中举人。王秩教曾是学先的老师,师生同科中举,一时传为佳话。
陆应谷是云南的有名诗人,应谷与学先同赴春闱,是其成为诗人的契机。他在《抱真书屋诗钞·自序》中写道:“余自十余龄时,学为试帖,不知所谓古近体诗。壬午赴春官试,与同年邓虹桥偕。虹桥素以诗名,日与渐摩,颇得其趣。己丑春,舌耕于蒙之倘甸,始取古人诗而读之,而习之”,其得助于学先的启发跃然纸上。
民国4年(1915),袁嘉谷读《虹桥遗诗》,欣然为之作序,序云:“蒙自居吾滇之极边,百年以来,绩学显名之士应推稼堂陆中丞(陆应谷),中丞之诗得力于虹桥邓先生,而虹桥之诗反佚……今忽于稼堂卷内之末附刻《虹桥诗》一卷,虽乃非全貌,而炳彪文彩,已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