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罪
汉语词语
避罪,汉语词汇。拼音是bì zuì,释义是避免获罪;惧怕获罪。
解释
1.避免获罪;惧怕获罪。
2.谓犯罪者逃避惩处。
出处
《管子·霸言》:“折节事彊以避罪,小国之形也。”
《汉书·董仲舒传》:“民不乐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
《水浒传》第四五回:“ 石秀 却在侧边看了,也自冷笑道:‘似此有甚功德,正谓之作福不如避罪。’”
《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虢石父奏曰:‘臣闻母以子贵,子以母贵。今太子避罪居申,温清之礼久废。况既废其母,焉用其子?臣等愿扶伯服为东宫。社稷有幸!’”
《初刻拍案惊奇》三四:“就是强制得来,原非他本心所愿。为此就有那不守分的,污秽了神堂佛殿,正叫做作福不如避罪。”
《孙子·地形》:“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於主,国之宝也。” 何延锡 注:“退岂避罪也,见其蹙国残民之害,虽君命使进而不进,罪及其身不悔也。”
宋·苏轼 《杂纂》:“去亲戚家避罪--怕人知。”
参考资料
避罪.百度汉语.
最新修订时间:2021-03-04 15:49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