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网规划是指在交通规划基础上,对
道路网的干、支道路的路线位置、技术等级、方案比较、
投资效益和实现期限的测算等的系统规划工作。
简介
道路网规划是一个综合的政治、经济和技术任务,必须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能体现国家对道路建设的方针政策。
道路网规划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网的基础上,分析、评价、调整、完善城市道路系统的结构和布局,以及确定主要道路的断面构成等,其目的是建成以快速路、主干路为主骨架,次干路、支路为补充,功能完善、快捷、方便,等级合理,具有相当容量的城市道路系统,以满足道路交通需求。
道路网规划设计是以运输联系为依据,首先绘出各段客货运量及交通量图,然后依工程及运营经济的原则结合地形地物拟定道路的布局,经反复研究后确定。
道路网规划的核心部分主要有两点:一是规划方案的形成;二是规划方案的评价。
内容
道路网规划主要分为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制定城市道路网络的发展目标、发展策略,确定近远期道路网体系结构、布局和规模;确定城市骨架道路系统(由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组成),论证并确定道路等级、建设控制标准、
道路红线、对应道路断面形式及
交叉口形式与控制范围;原则确定支路的控制规模,设置标准、走向、控制要求;主要道路横断面推荐方案;确定互通立交的位置红线控制范围,提出初步规划方案,跨线桥的位置与用地控制范围;确定交通设施布设的位置、标准与控制要求。
作为道路网专项规划,除了要满足主要内容研究深度的要求外,还需包括:在确定道路网络总体结构、道路网络主骨架的情况下,对不同等级的道路进行使用功能划分;对干道网中每一条道路根据其等级及使用功能进行横断面设计(板块形式、是否设置
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的宽度、
人行道的宽度、隔离物的形式与宽度);确定道路红线控制范围;提出快速路、干道之间交叉口的型式(立交还是平面相交、采用何种型式的立交)并对主要干道之间的平面交叉口进行规划设计;对支路系统提出改善方案,确定支路的使用功能、支路的红线宽度,交通管理的要求(是否设置单行道、是否为非机动车专用路、支路与主要干道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与管理)。
原则
规划时应依据的原则如下。
①道路网的规划应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一部分,必须与铁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密切配合、相互协调、综合配套。道路运输所具有的机动灵活、门对门服务等优越性应得到充分的发挥。
②对原有道路应尽可能加以利用,并通过改善措施,逐步达到规划等级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③应能符合工程经济和运营经济及分期修建的原则:既要满足当前运输的要求,又能适应今后经济发展的需要。
④道路网的网形布置与密度,应力求达到密度小、路线短及运输效率高、运输成本低的要求。
⑤道路网的规划应与农田水利、国土利用、城乡规划等相结合,以全面和长期的观点拟定道路路线规模和制订规划方案。
⑥规划道路网时,为获得最优方案,应选定若干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计算,最后加以比较确定。
流程
城市道路网规划涉及城市发展、土地利用以及交通系统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需要明确规划研究的基本思路,合理制定规划分析框架与流程。
道路网规划应按照以下规划思路开展:分析
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掌握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及对交通的支撑要求;开展道路交通调查与分析,结合区域、城市空间结构及主要交通源的分布,诊断现状道路交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区域协调发展及城市空间结构布局要求,以一体化的道路功能分级体系为基础,确定骨架道路所应连接的主要交通源以及空间布局的原则,研究道路网络结构布局;以城市用地性质、强度、空间结构与道路功能定位的关系分析为基础,制定快速路、干道系统的规划方案;通过交通预测模型对路网规划方案进行总体测试与评价,并根据测试与评价结果,优化调整规划方案。
城市道路网规划技术分析框架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工作
开展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现状分析与问题诊断,并解读上位规划与相关专项规划,分析城市交通发展趋势。
(2)方案制定
建立城市交通模型,进行交通需求分析和预测,以交通需求为参考,制定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包括道路功能分级体系、快速路系统、骨架路网布局、支路网控制性规划以及道路设施规划等方案。
(3)方案优化
利用交通模型对规划方案进行测试与评价,调整优化方案,并制定路网规划的近期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