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术,是一个汉语词汇,有多种含义。一指道家学说,也指道德与学术,又指包括天文、历数、医方、遁甲的方技数术。
释义
①指道家的学说。即关于宇宙人生的本原 和规律的学问。《庄子·天下》:“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所不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 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 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 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②指道德与学术。《韩非子·难言》:“此十数人者,皆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也。”
③道教之术。《抱朴子·对俗》:“若道术不可学 得,则变易形貌,吞刀吐火,坐在立亡,兴云起雾,召致 虫蛇,合聚鱼鳖……幻化之事,九百有余,按而行之,无 不皆效,何为独不肯信仙之可得乎!”《云笈七籤》卷四 十五《秘要诀法·序事第一》:“道者,虚无之至真也;术 者,变化之玄伎也。道无形,因术以济人;人有灵,因修 而会道。人能学道,则变化自然。道之要者,深简而易知 也;术之秘者,唯符与气药也。”
④与“仙术”相对。“内丹”家通以“筑基”功夫为“道术”;“筑基”完成,进入“炼 丹”阶段为“仙术”。
⑤同“方术”,包括天文、历数、阴阳、 五行、八卦、九宫、医方、占卜、堪舆、遁甲等方技数术。 《汉武故事》:“上(指汉武帝)既感淮南道术,乃征四方有术之士,于是方士自燕齐而出者数千人。”《晋书·艺 术·载洋传》:“……为人短陋无风望,然好道术,妙解 占候、卜数。”参见“方术”条。
出处
《庄子·天下》:“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 乎在?曰:无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