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选择是指行为主体(个人或社会集团)在一定目的和道德意识支配下,对某种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抉择。是道德意识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前提,又通过道德行为具体表现出来。当行为主体面临多种行为选择的可能性,而这些多种可能性又具有善恶对立性质,或具有道德价值上的差别时,道德选择就是对这些可能性在善恶和道德价值程度上的选择。道德选择受客观可能性和主体主观选择能力的制约。
道德选择的先决条件有两点:第一,客观上存在着若干种行动方案,这是进行道德选择的前提.第二,行为主体必须具有行为选择的能力,这是进行道德选择的基础.他必须信守一定的价值准则和道德标准,必须理解特定的行为与这些准则和标准和联系,他必须有能力自主自愿地作出选择.究竟选择哪一种特定的行动方案,取决于行为主体自身的特点:他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将行为与道德联系起来的方式等.简言之,道德选择是一种价值取向,是达到某一道德目标而主动作出的取舍.
历史上有的伦理学家认为,道德选择不受客观必然性的影响,只受个人自由意志的支配。有的则认为,人的行为完全受必然性的支配,否认人的道德选择能力。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反对绝对意志自由论和道德宿命论,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因而人的行为不能不受客观必然性的制约。但是,人又有认识必然性的能力,人们只要认识了客观必然性及其反映在道德上的客观要求,就能在道德行为的多种可能性中自由地选择,并承担道德责任。因此,正确认识自由和必然以及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是解决道德选择问题的基础。在
社会主义社会中,提高人们道德选择能力的关键,在于使人们深刻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共产主义道德要求,并在实践中身体力行。这样,人们就能在各种道德矛盾和道德冲突中,自觉地选择对社会或他人有益的道德行为,抵制和批评各种不良的道德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