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变,汉语词语,拼音yù biàn,意思是谓遇到突然发生的事故。
解释
谓遇到突然发生的事故。
出处
《荀子·臣道》:“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政令教化,刑下如影;应卒遇变,齐给如响;推类接誉,以待无方,曲成制象,是圣臣者也。”
唐 韩愈 《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遇变出奇,先事独运,偃息谈笑,危疑以平。”
《宋史·朱胜非传》:“上既复辟,胜非曰:‘臣昔遇变,义当即死,偷生至此,欲图今日之事耳。’”
明 洪应明《菜根谭》:“欲遇变而无仓忙,须向常时念念守得定;欲临死而无贪恋,须向生时事事看得轻。”
明 郑廉 《豫变纪略》卷八:“(史可法)为人廉谨无大略,特治世之良臣,遇变则信国、叠山俦耳。其于驾驭笼络,应机济变,非其所长。”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圣人只是知几遇变而通耳。良知无前後,只知得见在的几,便是一了百了。”
明 冯梦龙 清 蔡元放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五回:“再说齐世子法章,闻齐王遇变,急更衣为穷汉,自称临淄人王立,逃难无归,投太史敫家为佣工。与之灌园,力作辛苦,无人知其贵为介者。”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六:“奋其武毅,张我皇威。遇变出奇,先事独运。”
《清史稿·循吏传》:“一至家,倘遇变,必不能即出。吾弟生死关,忍不问耶?”
《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四:“又有把总石琳,自汀州被檄至台湾,遇变被围,死之。”
《清史稿》卷三百五十三:“上遇变修省,训诫臣工,颁御制文七篇,示内廷诸臣,命各抒所见,书以进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