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杂录
元代郑元祐撰写的笔记
《遂昌杂录》是元代郑元祐撰笔记,一卷。又名《遂昌山樵杂录》、《遂昌山人杂录》,是郑元祐所作笔记体著作,虽然精短,但内容十分丰富。《遂昌杂录》以元代名臣高官的言行事迹为主题,夹杂宋末轶闻,其中不乏奇闻异事,山水名胜之景。《杂录》所载内容,时间跨度较大,上至宋末灭亡,下至元朝统治晚期,历经社会动荡,其中亦有忧国忧民之语。
内容简介
本书多记宋末遗闻及元代高士行状,对后世小说有一定的影响。在内容上比较严整,纵观书中四十五条杂录,其内容主要分为名人言行、社会民生、奇闻异事和游历见闻四大类。作者将个人情感融入《遂昌杂录》,通过《遂昌杂录》展现自己的处世态度。《遂昌杂录》的史料价值建立在作者处世态度的基础上,正是作者特别的记述角度,使得《遂昌杂录》内容独具特色,因而《遂昌杂录》也就有了特有的史料价值。
《四库全书》在收录《遂昌杂录》时,在正文提要中评价:“《遂昌杂录》一卷,元郑元祐撰。元祐字明德。至正丁酉除平江路儒学教授,移疾去。後七年复擢浙江儒学提举,卒於官。本遂昌人,其父希远徙钱塘,元祐又流寓平江。其集以侨吴名,而是录仍题曰遂昌,不忘本也。元祐以至正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一。则当生於前至元二十九年,故书中所列人名,上犹及见宋诸遗老,下及见泰哈布哈、倪瓒、杜本,并见杜本之卒。多记宋末轶闻,及元代高士名臣轶事,而遭逢世乱,亦间有忧世之言。其言皆笃厚质实,非《辍耕录》诸书捃拾冗杂者可比。其记葬高、孝二陵遗骨事,作《林景熙》,与《辍耕录》异。盖各据所闻,其称南宋和议由於高宗,不由於秦桧;宋既亡矣,可不必更为高宗讳,亦诛心之论也。 ”
版本信息
《遂昌杂录》本子众多,又难见单行本于世,主要依托丛书收录存世。其中有《稗海大观》本、《稗海》本、《四库全书》本、《说郛》本、《古今说海》本、《历代小史》本、《读画斋丛书》本、《笔记小说大观》本、《学海类编》本、《旧小说》本等。其中《稗海大观》本、《稗海》本、《四库全书》本内容同源,文字上略有差异,保存和收录的条目最多,共收录45条。与初刻《稗海大观》本相比,《稗海》本和《四库全书》本由于同源,故卷首‘廉希贡’均误作‘廉希真’,皆因商氏刻板长期使用模糊漫灭后,“贡”和“真”繁体字形相近,修版工将“贡”误识为“真”,增刻修补,后世沿用抄录所致,并非原误。对此,清代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刻书家鲍廷博在清代顾修所编《读画斋丛书》收录《遂昌山人杂录》一书后记中写道:“是书惟商氏稗海本行世,题曰《遂昌杂录》,脱去‘山人’二字。开卷‘廉希贡’便误作‘希真’,他可知矣……,乾隆己酉六月六日歙鲍廷博识于知不足斋“。据现存《遂昌杂录》众本之中,以《稗海大观》本、《读画斋丛书》本和《笔记小说大观》本最为精良,错误最少,内容也最为丰富,且《读画斋丛书》本有后记而《笔记小说大观》本有提要,都对《遂昌杂录》以及郑元祐作了简要介绍和简短评价。
作者简介
元祐字明德,遂昌人,后迁钱塘(今浙江杭州),又流寓于苏州。遂昌,在今浙江省西南部。三国吴设平昌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四:“遂昌县……平昌山在县东十五里,与孟山前后相叠,形如昌字,孙吴以此名县。”晋改遂昌县,有顺昌义。作者祖籍遂昌,书以遂昌为名,表示怀念故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遂昌杂录》一卷,元郑元裙撰……本遂昌人,其父希远徙钱塘,元祜又流寓平江。其集以《侨吴》名,而是录仍题日《遂昌》,不忘本也。”
参考资料
遂昌雜錄 提要.国学大师.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1:54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