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逃
汉语词语
遁逃,汉语词语,拼音:dùn táo,意思是逃走,躲避。出自《战国策·赵策一》。
释义
逃走,躲避
出处
《荀子.王制》:故奸言、奸说、奸事、奸能,遁逃反侧之民。
例句
《荀子·成相》:“主之孽,谗人达,贤能遁逃国乃蹶。”
战国策·赵策一》:“豫让遁逃山中。”
贾谊过秦论》: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遁逃而不敢进。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遁逃而不敢进。”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孤少失前人,内不自量,与 吴 人战,军败身辱,遁逃,上栖 会稽,下守海滨,唯鱼鳖见矣。”
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
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吾闻之: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少师从旁攘臂言曰:“尔何怯之甚出,楚人远来,乃自送死耳。若不速战,恐楚人复如前番遁逃,岂不可惜。”
清·陈维崧《金明池·丙辰秋日书事》词:“瘦巷空壕风萧瑟,尽堂燕幕乌遁逃无术。”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八章:“几个穿黑衣服的彪形大汉凶恶地盯着她,好像怕这个犯人遁逃似的。”
示例
仓皇遁逃;遁逃山中
参考资料
遁逃.汉典.
遁逃.百度.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6 08:30
目录
概述
释义
出处
例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