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企图以客观性原则,以假设---演绎系统为方法论,构建一个关于人类和动物行为的普遍的、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使
心理学最终像
欧几里德几何学和
牛顿的
经典力学理论那样客观、精确及可操作性。这也是他区别于其它新行为主义者的突出之处。
假设演绎系统
赫尔以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为基础,从逻辑实证主义和操作主义方法论出发,建立了一种可靠的假设——演绎科学理论体系。
这一科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有一套表述清晰的公设以及被予以具体明确的“操作性”定义的一组重要术语;
2、 从以上的公设定义出发,以尽可能严格的逻辑演绎出一系列相互联结的,包括有关领域的具体现象定理;
3、 以所以观察到的已知事实去检查、印证以上定理。如果两者一致,则该理论系统为真,否则是没有科学意义的。
赫尔将这个科学理论体系为“假设——演绎”系统,并将此应用于心理学中,想使心理学成为像物理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一样客观的科学。他通过这套系统,致力于研究刺激、反应的联结和其间的中介变量层次,并为此演绎了十几条公设,推出了一百多条定理和附律。而且这些公设和定理基本上概括了他关于学习或是行为的观点。这些都反映在他的行为原理中。
行为原理
(一)学习的性质:刺激——反应的联结
赫尔坚持认为,学习的性质就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这点与古斯里一致。他还认为,外在环境刺激消失后,在大脑形成的刺激痕迹仍会持续存在一段时间。该刺激痕迹导致了运动神经冲动,而运动神经冲动最终导致了外部行为反应。他想借这样的对旧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S-R)的修改来回避心理或意识在行为反应中的作用。
他的刺激反应基本公式:
S-s-r-R
S——外在环境刺激
s——刺激痕迹
r——运动神经冲动
R——外部行为反应
赫尔进一步指出,引发行为的刺激极少是单个的刺激,这也是行为难以预测的原因。通常是一组刺激及其相应的刺激痕迹共同作用,共同决定了行为。赫尔想借此来更加精确地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
(二)学习的基本条件:接近和强化原则
1、满足学习的两个必要条件:
(1) 刺激与反应在时间上的接近将加强该刺激引起该反应的可能性。
(2) 学习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强化:没有强化,便没有学习。
2、强化分类:
初级强化:初级强化是内驱力降低的过程。
次级强化:本身不具备降低内驱力的能量但因为经常与初级强化物紧密相连,因而也获得了强化的作用,这类强化叫做次级强化。
3、刺激与反应的连接力量称为习惯强度
强化与习惯强度的函数关系:
sHr=1-10
(三)行为的动力:内驱力
1、赫尔认为,内驱力是一种有机体组织需要状态引起的刺激,是有机体一切行为反应的动力。他的力量可以由生物需要被剥夺时间的长短或所激起的行为的强度、力量等客观指标来加以确定。
2、一个已经习得的反应发生的可能性(赫尔称之为反应势能,以sEr表示)是否发生由习惯强度和内驱力决定。其公式:sEr=D*sHr
从公式来看,没有习惯强度和内驱力中的任何一种都不会有发生反应。他将内驱力分为两种:原始内驱力与继起内驱力。
原始内驱力:是与有机体生物需要相伴随的,是维持生存所必须的。如饥、渴、性。
继起内驱力:是指某一种刺激由于曾伴随过原始内驱力的降低,因而就具备内驱力的性质。如手被火炉烫伤,原始内驱力驱使手立即收回,于此相伴随的一个中性刺激,如看见火炉,可能由此而获得强化的性质。即看见火炉手立即收回。
(四)行为的抑制与消退
没有强化的条件下,不断重复的习得反应会逐渐销弱,乃至消失,即为抑制。
反应抑制:由于疲劳引起。
条件抑制:在疲劳小弱的同时,认为匹配刺激,刺激或的意志力量即为条件抑制。
对赫尔的简评
(一)、赫尔以数学和逻辑方法为工具,提出了庞大的、无所不包、企图说明“一切哺乳动物行为”的理论体系,希望借此使心理学摆脱模糊、玄奥、不可测的旧轨,而成为一门完全客观的自然科学,这种努力和尝试是值得赞赏和令人鼓舞的。
(二)在理论上,赫尔建立了一个非常精确、详细的理论,后来者竞相检验和修正它,赫尔本人也不断予以改进和修正。从而大大促进了我们对学习问题的理解。他的实验研究方式和结果对心理学做出了久远的贡献。
(三)他的体系过于庞大、复杂、精细,简直令人望而生畏,难以读懂。
(四)赫尔的方法过于特殊而且缺少概括性,他的许多普遍的公设和参数往往来自于单一实验情境中的少量动物行为研究,而他又将它们用来概括和说明一般动物行为,这究竟有多大的代表性令人怀疑。
(五)赫尔假定和推断了许多内部状态变量,如刺激痕迹等等,但这些假定状态或变量又难以被证实。
(六)赫尔是个还原主义者,他以动物的刺激反应实验来解说人类的意识等高级心理活动,犯了还原论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