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拼音:yì)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春秋金文,会意字,字形从辵,从兔,据兔子善于奔跑会意,本义是逃跑。由此引申为散去、失去。又引申为超出范围。此外还表示安闲、安乐。也表示超凡脱俗、卓尔不群的意思。
文字源流
会意字。“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兔”,兔子是很善于奔跑的。另一部分是“
辵”,“辵”由上“彳”、下“止”构成,凡是从“辵”的字都与走跑、行动有关。所以“逸”的本义应该是“逃跑”。金文中还有一个字形作图1,从辵、从犬。一些学者也把它释为“逸”字。犬与兔都善于奔跑,取意相同。“辵”在古文字中常常与“彳”“止”相通,从“彳”的图3就是“辵”的简省写法。后来“辵”作部首时简省为“辶”。“兔”也有丢失尾巴的写法,成为从“辶”、从“免”,如图5。
“逸”的“逃跑”“奔跑”义,在古文中很常用。如《左传·桓公八年》“随侯逸”,是说随侯在同楚国的战争中失败,所以逃跑了。现代汉语一般很少单独使用“逸”表示“逃跑”,而是作为
语素用于“逃逸”“奔逸”等词语中。
逃跑之后,自然会隐藏起来。所以它引申出隐遁的意思。《论语·尧曰》中有“举逸民”的话,就是让那些隐居之人出来做官。隐遁起来之后,就不易为人所发现;于是“逸”又引申出散失、失传的意思。如“逸事”是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不大为人所知的事迹;其中的“逸”就是散失。逃跑之后,就不受拘束,可以随性之所之。于是“逸”又引申出“豪迈”的意思。王勃《滕王阁序》中有一句话叫“逸兴遄飞。”“逸兴”就是在滕王阁参加宴饮的人的那种豪迈的兴致。豪迈当然就高出一般。于是“逸”又引申出“超群”的意思。“超逸”这个词用的就是此意。
此外,“逸”还由逃跑、不受拘束等意义,间接引申出“安逸”的意思来。这是现代汉语最常见的意义。如:“劳逸结合”,“一劳永逸”,“以逸待劳”,等等。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兔部】夷质切(yì)
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
说文解字注
“失也”注:此以叠韵为训。亡逸者,本义也。引伸之为逸游,为暇逸。
“从辵兔”注:会意。夷质切,十二部。
“兔谩訑善逃也”注:说从辵兔之意。谩、訑,皆欺也。谩音蛮,訑,言部作詑,音大和切。兔善逃,故从兔辵;犹隹善飞,故夺从手持隹而失之,皆亡逸之意。
广韵
夷质切,入质以 ‖逸声质1部(yì)
逸,过也。纵也。奔也。《说文》曰:“失也。从辵从兔,兔谩訑善逃也。”夷质切。十二。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辵部】逸;部外笔画:8
古文:𤖍
《广韵》夷质切。《集韵》《韵会》《正韵》弋质切。并音佚。《广韵》:失也,过也。《书·盘庚》:予亦拙谋作乃逸。注:过失也。
又《广韵》:奔也,纵也。《左传·成二年》:马逸不能止。
又《成十六年》:乃逸楚囚。注:纵之也。
又《正韵》:隐也,遁也。《论语》:举逸民。
又逸逸,往来次第也。《诗·小雅》:举醻逸逸。
又《韵会》:通作佚。《孟子》:遗佚而不怨。
又与轶通。《史记·管晏传》:赞论其轶事。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①“兔”的第六笔撇从扁框中撇出,一笔写成。②“辶”3画,第二笔楷体是㇋(横折折撇),一笔写成。
【写法】➊“辶”从左、下包围“兔”。顶部“兔”高“辶”低。❷“兔”,首笔撇起笔竖中线右侧;扁框上宽下窄,首笔短竖在竖中线左侧,框底在横中线;第六笔撇从框内撇至左下格。❸“辶”,了的横段在横中线,平捺捺脚超出“兔”。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