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水佑次郎于1956年毕业于东京大学,获文学学士;1960年获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此后,他在日本和美国多个大学和研究机构任职。1966-1986年间,任
日本京都大学经济学教授;1986-2000年间,任日本青山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1995-1996年间,任
美国康奈尔大学国际事务讲席教授。速水佑次郎是国际发展高等研究基金会研究生院主席,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客座教授,国际农业经济学会终身名誉会员。1999年,速水佑次郎获得了日本政府颁发的紫色勋章。
速水佑次郎现任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客座教授。他的学术成就包括: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与美国农业发展经济学家弗农·拉坦提出了一个新的农业发展理论,即诱致性技术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假说。这一理论在经济学界影响甚广,改变了发展经济学长期以来的结构主义倾向。另外,他还从理论上探讨了贫困落后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问题,并为扩充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视野和理论框架提供了有益思路。
速水佑次郎(Yujiro Hayami)因其日本经历和国际视野,他提出的诱致性技术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假说在经济学界影响甚广,改变了发展经济学长期以来的结构主义倾向,即突出工业化,而轻视农业进步;突出计划管理,而轻视市场机制。
速水佑次郎认为,一国农业增长选择怎样的技术进步道路,取决于该国的资源禀赋状况。土地资源丰富而劳动力稀缺的国家,选择机械技术进步的道路是最有效率的,如美国;土地资源稀缺而劳动力丰富的国家,选择生物化学技术进步的道路是最佳的,如日本。
与
新古典经济学和传统的发展经济学不同,速水把农业技术的变革过程看作是农业发展经济制度的内生变量,而不是独立于其它发展过程的外生变量。也就是说,农业技术的变化不是随着人类科学知识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自发进步的产物,而是人们对资源禀赋变化和需求增长的一种动态反应,即是人们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的结果。因此,被称为资源禀赋诱导的技术变迁理论。
速水佑次郎的诱导技术变迁理论,不仅从发达的
市场经济国家美国和日本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得到了事实证明,而且,还在发展中国家“绿色革命”的实践中得到了较为有利的证明。
速水还于1988年提出“农业发展三阶段论”:以增加生产和市场粮食供给为特征的发展阶段,提高农产品产量的政策在该阶段居于主要地位;以着重解决农村贫困为特征的发展阶段,通过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该阶段的主要政策;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农业结构调整是该阶段的主要目标。
2005 年初,速水佑次郎和神门善久合作,在
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第三版。该著作前两版是速水独立以同一书名出版日文版之后,翻译为英文出版的,而第三版则从一开始就用英文写成,直接出版英文版。《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一书探讨的正是贫困落后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这个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