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位于
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曾是大运河北起点上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
历史沿革
元朝时期,张家湾城镇兴起。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为保卫漕河、拱卫京师,加强防备蒙古兵侵扰,修筑张家湾城城墙。
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内监张华奏请将板桥改建为石桥。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板桥改建动工。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石桥建成,赐名通运桥。
清咸丰元年(1851年),通运桥重修。
2000年,北京市文物局对通运桥进行全面修缮,使桥面恢复历史原貌。
2022年9月,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进行整体修缮。
2023年5月,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整体修缮完工。
建筑格局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分为张家湾城墙和通运桥两部分,张家湾城墙为张家湾古城的城墙遗迹,原城墙四面设门,现仅存南门东段城墙遗迹,总长120米,通运桥位于张家湾城墙南侧,为三券联拱式石桥,全长40米,宽10米。
主要建筑
通运桥为三券联拱式石桥,全长40米,宽10米,中孔拱券较高,运粮船至此不必免桅。中孔金刚墙的两侧各嵌一块碑记。泊岸各嵌砌圆雕镇水兽一只,为龙子之一
趴蝮,性好饮,故置此以镇水保桥,它扭颈视水,头角探出翅壁,伏卧状鳞片若鲤鲫,长尾回卷,似畅饮态。长2.6米,宽0.8米,是北京现存古桥镇水兽最大的一对。
通运桥两侧设护栏,一色青砂岩,各有18根海棠望柱,柱头雕石狮,石狮雌雄间置。栏板内外双面浮雕荷叶宝瓶,是中国现存石桥护栏中所独有的造型。
通运桥头有4只戗栏兽作为桥栏的收尾。戗栏兽均为雄性麒麟,角锐鬣长,蹲坐于栏端。两端东西两侧石砌平台,为行旅上下船而置,是大运河北端客船码头所在。
文物价值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是古代重要的客运码头之一,为研究北京通惠河水利工程在以及张家湾古镇民风民俗提供了实物参考。
文物保护
1995年10月20日,通运桥及张家湾镇城墙遗迹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包含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的大运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更名为大运河。
2014年6月22日,包含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在内的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T101、T102、T14、T34、T40、T43、T4、T53、T68、T72、T73、T90路公交车,在张家湾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距离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约10.5千米,驾车约2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