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脱木
五加科通脱木属植物
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 (Hook.) K. Koch)是五加科通脱木属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茎干粗壮,叶片宽大,基部为倒卵状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边缘全缘或疏生粗齿,侧脉和网脉不明显;叶柄粗壮,密生白色或淡棕色星状绒毛;花淡黄白色,边缘全缘或近全缘,密生白色星状绒毛,三角状卵形;果实为球形,紫黑色。花期10—12月,果期次年1—2月。现用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古通草称为通脱木。
植物学史
现用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古通草称为通脱木。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3.5米,基部直径6-9厘米;树皮深棕色,略有皱裂;新枝淡棕色或淡黄棕色,有明显的叶痕和大形皮孔,幼时密生黄色星状厚绒毛,后毛渐脱落。
叶大,集生茎顶;叶片纸质或薄革质,长50-75厘米,宽50-70厘米,掌状5-11裂,裂片通常为叶片全长的1/3或1/2,稀至2/3,倒卵状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通常再分裂为2-3小裂片,先端渐尖,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密生白色厚绒毛,边缘全缘或疏生粗齿,侧脉和网脉不明显;叶柄粗壮,长30-50厘米,无毛;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锥形,长7.5厘米,密生淡棕色或白色厚绒毛。
圆锥花序长50厘米或更长;分枝多,长15-25厘米;苞片披针形,长1-3.5厘米,密生白色或淡棕色星状绒毛;伞形花序直径1-1.5厘米,有花多数;总花梗长1-1.5厘米,花梗长3-5毫米,均密生白色星状绒毛;小苞片线形,长2-6毫米;花淡黄白色;萼长1毫米,边缘全缘或近全缘,密生白色星状绒毛;花瓣4,稀5,三角状卵形,长2毫米,外面密生星状厚绒毛;雄蕊和花瓣同数,花丝长约3毫米;子房2室;花柱2,离生,先端反曲。
果实直径约4毫米,球形,紫黑色。花期10-12月,果期次年1-2月。
近种区别
产地生境
分布广,北自中国陕西(太白山),南至广西、广东,西起云南西北部(丽江)和四川西南部(雷波、峨边),经贵州、湖南、湖北、江西而至福建和台湾。通常生于向阳肥厚的土壤上,有时栽培于庭园中,海拔自数十米至2800米。
繁殖方法
根的横向生长力强,并能形成大量根蘖。通常挖取根集苗移栽容易成活,通脱木可以进行早春播种繁殖。
摘取优良植株上的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洗净阴干,作为育苗种子。当年育苗发芽率为63%,育苗时间为12月至翌年4月。播前种子用0.06%赤霉素浸泡2-4小时,然后用10亿个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按药:种=1:1000的比例拌种。
播种前7-10天,将温室棚密闭消毒。用草炭土与充分腐熟的植物粉渣按1:1比例拌匀作为基质,按15厘米厚铺于苗床上。播种前4天,用0.1%杀菌剂淋透基质,进行消毒。
将苗床基质淋透水,把种子均匀撒播在基质上,再覆盖1-3厘米厚的基质,用10个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稀释600倍喷淋苗床基质表面,用遮阴度为40-50%的遮阳网遮荫。7-10天后,部分种子萌发出土;幼苗生长至3-5厘米后移栽到营养杯,培养60-90天,即可移栽种植。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种植地选择:通脱木喜温暖湿润、不耐旱、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红壤、棕壤、褐土、砂质土中均生长良好,尤其适宜在土层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表现为生长快、株形大、产量高。低洼地通气不良,易积水沤根,植株生长势弱,部分植株可能感染真菌性病害。
肥料准备:农家肥必须充分腐熟才能使用,按禽畜粪15吨/公顷、磷肥3000千克/公顷的量拌匀,淋湿,以手握指缝见水为度,起堆后盖上黑色地膜,边缘用泥土压实堆沤。当粪堆中心温度达70℃左右、堆沤达20天以上时进行翻堆,将上层翻于下层、边层翻于内层,翻堆次数视肥料充分腐熟细碎而定,加入生物菌种一同堆沤,能提高肥效、抑制有害菌。
整地做畦:荒地,应铲除地上植被,火烧炼地;水田,应撒生石灰2250千克/公顷消毒灭菌,机械翻耕0.4米深。撒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5吨/公顷或撒生物有机肥1.5吨/公顷、磷肥1.5吨/公顷,表面覆盖一层细土后起畦。将园地整成宽1.3米、高0.3米的畦,畦长视地形而定。畦与畦间隔0.3米。
栽植管理
定植:选择长势较旺盛的营养杯苗,3月中旬至5月、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种植。种植密度以1.5万株/公顷为宜,株行距为80厘米×80厘米。种植前,将种苗淋透水,在定植点上划开地膜15厘米,挖一个种植穴,去掉营养杯,再握住营养土将苗种放入穴中,覆土后压紧,表面盖上1厘米厚细土,淋足定根水。
定植后管理:一是苗期管理。定植后如遇持续高温干旱,应在傍晚淋水保湿,隔3天淋1次;如遇持续降雨,应及时排水,确保园地不积水。二是追肥。第1年在种植后的第2个月淋施1次冲施肥催苗;以后每年冬季撒施充分腐熟农家肥22.5吨/公顷,结合松土将肥料翻入土下。松土有利于断侧根,翌年断根会萌发出新的植株。三是除草。每年春季施肥前除草1次,避免杂草与植株争肥。铲除的杂草晒至失活后覆盖在植株基部,增强其保湿、透气性。
采收管理
自通脱木种植的第2年开始,植株以3倍速度自然萌发,即可每年采收1次。采收时间以12月至翌年2月为宜,宜从基部割取,截成40厘米左右的节段,从直径小的一端捅出茎髓,理直,晒干。干燥至7-8成干时,按直径粗细分档扎捆,再继续干燥即成。
病虫防治
持续高温干燥时,易发生木通凤蝶幼虫,此幼虫咬食叶片和茎,受害叶片形成黄斑,卷曲、枝叶干枯。经常观察植株叶片,放大镜下观察到叶背有细小的黄绿色虫体爬动,可人工捕杀。虫害严重时,应全园喷洒敌百虫,连续喷2-3次,每次间隔5-7天,喷药时尤其注意喷布叶背。蚜虫主要集中在叶背、嫩茎等幼嫩部位吸食汁液,造成植株叶片变黄、卷缩变形、生长不良、幼叶畸形、矮小,直接影响大通草的健康生长,可用乐果乳剂等药剂喷洒防治。
主要价值
经济:通脱木的茎髓大,质地轻软,颜色洁白,称为“通草”,切成的薄片称为“通草纸”,供精制纸花和小工艺品原料。可制外科敷料和水彩画纸。通脱木也是中国华南各省(区)制作夏日凉茶的原料。《台港澳手册》记载通草造纸源于清道光年初,在新竹务农的福建泉州人陈阔嘴发现通草灌木,取通草髓部,削成纸花,当纸张使用。至19世纪20年代,大量输往国际市场,以欧美、日本最多。
药用:中药用通草作利尿剂,并有清凉散热功效。通脱木以茎髓入药,主要含肌醇(inositol),多聚糖,维生素A,金属元素和胺基酸等。性味甘、淡,微寒。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用于湿热尿赤,淋病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内服:煎汤,3-5克。气阴两虚、中寒、内无湿热及孕妇慎服。
食用:中国民间普遍用大通草配以骨、鱼类熬制靓汤,在治疗产后缺乳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作用温和,不良反应小。
生态:通脱木生命力强,又能自行衍生,但冬季要落叶。宜在公路两旁、庭园边缘的大乔大下种植,可以起到压制杂草生长、减少土壤冲蚀的作用。
参考资料
通脱木.植物智.
通脱木 Tongtuomu.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8 14:44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