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县的东平乡,有一座闽南地区罕见的长廊屋盖梁式桥——通仙桥。该桥又名东关桥,始建于南宋时期,每个朝代都有修葺。南宋时此桥为敞天的,到明朝中期才加盖桥屋。现存木桥为清光绪年间重建,1929年进行过修整。
修建历程
通仙桥始建于南宋时期,每个朝代都有修葺。南宋时此桥为敞天的,到明朝中期才加盖桥屋。现存木桥为清光绪元年(1875)重建,1929年进行过修整。
清光绪年间,知州翁学本重修,未竣工即毁于火,翁也他调。三年后,他又来此复任,乃将桥修复。因民间流传桃谷可通仙,故名“通仙桥”。桥上 “古通仙桥” 匾额,字迹古朴苍劲,即为翁所题。
桥梁结构
通仙桥长85米,宽4.7米,2台4墩5 孔,最大跨径17.5米。该桥以青花岗岩石条交错叠成船形桥墩,大松木作卧桩基础,称“睡木沉基”,枯水期水清木现。
桥墩上铺巨石2层,后架大梁,每孔22根,梁上的桥板,护栏,柱檩雨蓬、屋盖均为木结构。桥屋用小青瓦铺面,青砖砌脊,桥中墩辟有壁龛,供奉观音佛像。
木梁桥上造桥屋,既可供人们借此歇脚避雨,又可增强桥梁的稳定性,并防止雨水直接渗入导致木梁腐烂,有实用、坚固、美观的效果。
桥里外全是红漆的,每间桥屋的横间上都有一幅画,画着一些古代的传说,有哪吒闹海,有沉香救母,还有嫦娥奔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