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鱼,即身体或是头部透明的鱼。透明鱼种类不少,但是有一种生物老是被错认为透明鱼,那就是
红点齿蟾。红点齿蟾Oreolalax rhodostigmatus Hu and Fei, 1979为喀斯特地貌溶洞中罕见的穴居物种,常出现巨幼现象,蝌蚪长达10~20cm,又因长期穴居生活,蝌蚪皮肤色素较少。
透明鱼的种类及其特征
透明鱼鳃盖和嶙片不含鸟粪素,皮层和肌肉不含色素,通过体侧可以看到它的鲜红色的鳃以及一切内脏。这种鱼在1—5月龄时全透明,长大后呈现肉红色。如常见的有玻璃龙金,玻璃文金和透明珍珠。有的透明度可以和银鱼相比。
半透明鱼又叫有色透明鱼,鳃盖、鳞片均不含鸟粪素,但皮层和肌肉色素呈可溶状态均匀分布,就象
有色玻璃一样。如瑰拍龙金、蓝色文 金、乳白珍珠等。
镶嵌型透明鱼是由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几个部分以及黑、白、红、蓝、黄几种不同颜色镶嵌在一起而显示 的花色,常叫五花鱼。
以上三种,前两种用形态解剖学观察,后一种多用于遗传学研究。
透明鱼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透明鱼卵的应用
其卵无色透明或蜜黄色透明。产卵时用载玻片搜集鱼卵,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它的
胚胎发育的全过程。比采用青蛙卵要好得多,它不受城乡地域的限制,也不限于春季,春、夏、秋都可以通过催情取得受精卵。催情也很容易,头天放上一把水草,第二天清早就能产卵。
透明仔鱼的应用
刚脱膜的透明鱼较其他有色鱼的胎斑少,便于观察它的心眺、血流。用低倍镜可以看到它的全部血循环;用高倍镜可以看它的心跳,就连它的一个个滚滚流动的血球都历历在目。而用蛙或金鱼尾观察血流,却看不到心眺和全部血循环。 所以使用透明仔鱼作血流实验是一个最逼真的直观教具。
在形态解剖上的应用
在教鱼类时教师常用一些实物、挂图或模型来给学生加深印象,但不如使用透明鱼效果好。但要注意不要使用太大的透明鱼,大鱼肌肉层厚,透明度改变,使用效果不理想。使用1—5月龄的仔鱼,体长在2—5厘米的最好。
在遗传实验上的应用
在讲授遗传规律的显性的相对性时,就可选用镶嵌型透明鱼色就是透明鱼和普通金鱼杂交得来的,进而能验证显性的相对性在核遗传规律中的存在。怎样获得透明鱼呢?第一,是从普通金鱼仔鱼中选择透明鱼。在同窝仔鱼中,透明鱼变色最早,一般在脱膜后 30天开始由青色变成肉红色,捞起来看体侧,便可看见内脏,通过鳃盖可看见鲜红的鳃。第二,透明鱼具有一对紫黑色的葡萄眼,不含或很少含有鸟粪素,体形轻柔娇嫩。根据这两个特征可在普通金鱼中挑选。如 果挑选不到,可采用如下方法获得:用五花鱼罕x红白花鱼少一镶嵌透明鱼,再用它们近交可得纯透明鱼。另外可以向外征购。透明鱼一般休质柔弱行动迟钝,必须另行优待饲养,才能培育出好鱼。如果自己有透明鱼必须做好提纯复壮的工作。除做遗传实验以外,不应任意杂交,否则会使这珍稀品种失去。透明鱼是生物教学中的珍宝,建议各地学校饲养一些,借以增加生物教学的色采和提高学生兴趣。
透明鱼标本的制作
本技术适用于农村中、小学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利于掌握生物知识。材料:酒精、
氢氧化钾、茜素红、甘油、甲醛、
过氧化氢、完整鲜鱼1条。制法:鱼洗净去鳞,放入95%的酒精溶液中浸泡1—2日,小心剥去外皮(不要损伤肌肉)。将标本用细线绑在玻璃片上,整理好姿态,放入95%的酒精溶液中脱脂一周(若发现浸液混浊,需更换新液)。将标本放进2%的氢氧化钾溶液中,浸泡7天,见头骨内出血水,肌肉呈半透明,能隐约见里面的骨骼时,便可取出。用1克茜素红,溶解于1升60%的酒精溶液中,将标本浸泡2—3天,见骨骼染红即可。把染色的标本放入2%氢氧化钾溶液中浸 1天,转入2%的氢氧化钾、2%甘油、2%甲醛混合成的褪色液内,约10天(褪色液混浊时要更换新液),至肌肉呈粉红,骨骼显鲜红色,标本褪色后,放入3%过氧化氢(双氧水)稀释6—7倍的溶液中漂白,漂到肌肉透明,骨骼呈紫红色。如发现标本产生气泡,用注射器抽出。透明标本放入纯甘油中保存,即成易于观察、教学的生物标本。
被人误解的“透明鱼”——红点齿蟾
16日,记者从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旅游局获悉,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河镇伏头村一溶洞的暗河里发现的蝌蚪状透明鱼有了新进展,村民们继续深入洞穴,又发现了蝌蚪状透明鱼和长出脚爪的半透明蟾蜍状动物,从而证实蝌蚪状透明鱼为
红点齿蟾幼体。
记者将7月11日在溶洞中照的蝌蚪状透明鱼与村民照的蟾蜍状半透明动物照片请教长宁县地理学者刘先生,刘先生仔细研究了照片,到现场察看了透明鱼及生长环境,还从网络和《辞海》查阅了相关资料,并与《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溶洞动物图谱进行了对比,认定蝌蚪状透明鱼为红点齿蟾幼体蝌蚪。
翻阅2009年版的《辞海》,红点齿蟾条目介绍:红点齿蟾属两栖纲,
锄足蟾科。背部深紫褐色,上有云斑;体侧有大小不一的橘红色或橘黄色斑点。生活在高山的溶洞内。中国特有种。分布于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和贵州。红点齿蟾幼体蝌蚪,以水藻等为食,长期生活在无光的环境里,身体几乎透明,体内的荧光蛋白发着暗蓝的荧光。当蝌蚪四肢生出,尾巴退缩消失后,身上的荧光也逐渐消退,甚至不再透明;经1~2年完成变态,成为一只色彩斑斓的红点齿蟾成体。成年的红点齿蟾可以摆脱水环境,甚至可以跃出黑暗的洞穴,去洞外接受阳光的洗礼。红点齿蟾幼体蝌蚪生活在喀斯特溶洞中,因为身体透明被人们称为“透明鱼”。也因为它的身体像玻璃一样透明,川南宜宾一带称之为“玻璃鱼”。至于民间传闻“透明鱼”见光就死一说,村民们进行了实验,他们将蝌蚪连溶洞内的水一起带出洞外,近2个小时又放回洞内,而蝌蚪依然活着,并非一见阳光就会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