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津公园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境内景区
逍遥津公园,又名“窦家池”、“豆叶池”、“斗鸭池”,古为淝水上的津渡,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寿春路16号。
历史沿革
水经注·卷三十二》:“施合于肥,故曰合肥也。非谓夏水。施水又东迳合肥县城南,城居四水中,又东有逍遥津,水上旧有梁。孙权之攻合肥也,张辽败之于津北,桥不撤者两版。权与甘宁蹴马趋津,谷利自后著鞭助势,遂得渡梁。凌统被铠落水,后到追及,流涕津渚。”
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和曹操为争夺合肥,在逍遥津爆发逍遥津之战
明朝,官僚窦子偁将逍遥津占为私有,改名“窦家池”。
清朝康熙年间,逍遥津被王姓翰林所据,易名“斗鸭池”。光绪年间,易主为龚照瑗龚心钊私家花园。龚心钊,号豆隐,逍遥津改名“豆叶池”。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逐步将逍遥津辟建为公园,将逍遥津以西的季家花园也延揽园中。
1953年,正式以“逍遥津”命名。
1955年,重建逍遥津,并扩建逍遥津西园。
1980年和1982年,日本久留米市访华团向公园赠送的杜鹃、山茶、桧柏,也由双方共同种植在园内,象征着两个民族友谊长存。
2007年10月1日起,逍遥津实行免费对外开放。
建筑格局
建筑布局
逍遥津公园平面呈扇形,全园由水系自然地分为东西两园。占地31.3公顷,其中水面11.2公顷。逍遥湖约占全园面积的四成。湖面尚有三岛,犹以北岛为最,南岛的面积最小。逍遥津内有渡津桥、北津桥、南津桥、飞骑桥等桥梁贯通景区各景点。
逍遥津公园南大门是一座高近10米、三开间、牌楼式的仿古大门。大门上方一块古色古香的牌匾上书“古逍遥津”四个鎏金大字,字为清状元陆润庠手书。
建筑特色
主要景点
逍遥阁
逍遥阁是逍遥津公园的标志性建筑,高达22米,明三暗五层,采用多层重檐的仿古建筑结构,暗古铜色廊柱、灰黑色仿古门窗。二层窗外有横梁式回廊环绕,顶层挑檐下横置匾额上有黑底金字“吴魏遗踪”,而一层进口处的立式牌匾上写着“逍遥阁”。具有汉代建筑风格,是逍遥津的最高点、最佳观景台。阁内陈列有三国时代的各种历史文物,叙说发生在合肥周边的三大战役和其中的英雄人物。包括威名远扬的张辽、一代枭雄曹操,更透过彩绘塑像的方式,展示三国时代几个著名的战争典故,如“草船借箭”。还有大型瓯塑《洛神赋图》,三国人物绣像,竹简刻字《逍遥阁赋》等作品。
明教寺
明教寺坐落于逍遥津公园南部,原名铁佛寺,又称明教台、曹操点将台。该寺始建于南朝梁时,至末,寺院荒废。唐大历元年重建,定名为“明教院”。明代改称“明教寺”。光绪年间重建。1937年冬,寺院部分建筑被日军飞机炸毁。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政府有关部门多次拨款修缮。
逍遥湖
逍遥湖,水面开阔,湖面面积达168亩,约占全园面积的四成,湖中有三个岛屿。北岛上建有逍遥墅,湖岸与岛有石桥相连。南岛,也叫“螺”岛。还有一岛相传为张辽衣冠冢。游人可湖上泛舟,也可通过71米长、共有9孔的渡津桥登岛赏景。东南角为一椭圆形半岛。岛上的一组建筑称逍遥水榭,由水榭、方亭、游廊和太湖石假山构成,在浓密的树丛掩映下,颇具江南明清建筑小品的韵致。牡丹园,四周的绿树繁花簇拥得各色牡丹益发华贵、富丽。园旁一池碧水,池畔建有四角尖亭,亭旁遍植桂花、腊梅等。
东、西园
东园水域辽阔,草坪如毡,主要由青少年活动区、文化活动区、动物展区组成。内有张辽塑像、儿童乐园、游乐场、草坪广场、逍遥湖、飞骑桥、渡津桥、文化宣传长廊、茶社等景点。
西园以植物为主,建筑和园林小品点缀,植物同山石、建筑、水体相互烘托、配合,形成了水榭、梅花山、牡丹园、藏幽园、渡津桥、建碑亭、墓丘、亭廊、三国历史文化馆、张辽墓张辽陈列馆等景点。
历史文化
张辽威震逍遥津
公元三世纪时,魏、蜀、吴三国鼎立,合肥属于魏辖地,是江淮咽喉,军事重地。孙权和曹操为争夺合肥,进行过长达60年的战争。其中最有名的一次便是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东吴孙权趁曹操兴师西征汉中张鲁,合肥空虚之机,亲率雄师十万攻打合肥。镇守合肥的魏将张辽在强敌压境,众寡悬殊的危急关头,临危不惧,履险如夷,毅然率领将士出击迎敌。此战东吴精锐尽出,10万大军竟为张辽的7000守军所破,连孙权本人也差点为曹军所俘,幸赖凌统甘宁吕蒙等人奋力死战,才得以脱身。
孙权脱险
孙权落败被张辽包围住。孙权在众亲信保护下,死战杀出重围。仓皇纵马逃至一小石桥边,桥板已被张辽部下拆掉一丈余。孙权一看惊慌失措,只得仰天长叹一声“天灭我也”。恰好牙将谷利赶到,叫孙权将马后退几尺,然后在马背上猛击一鞭,孙权坐骑飞跃过小石桥,脱离了险境。留下“退后著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的诗句,后人便称这座逍遥桥为飞骑桥
节日
旅游信息
交通信息:逍遥津公园位于合肥市寿春路与环城路交口,乘2、15、106、137、155、532、85路等公交车可直达
门票价格: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5-10月:6:00-22:00,11-4月:6:30-21:30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9 11:5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