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 、爱好和智能优势来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 、学习方法、学习伙伴、作业和考试内容等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要求学生在选择中学习 ,在学习中选择,在选择中求发展 ,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兴奋与喜悦 ,感觉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 。选择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通过选择 ,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力求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定义
具体来讲 ,选择性学习包括: 选择课程、选择教师 、选择合作伙伴以及选择学习方式 。
选择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自主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学科和课程 。同时 ,学生还可以参与到课程开发中 ,创立适合自己的“生本课程” ,享受课程选择带来的快乐 。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为自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足够的时间 。
选择教师
根据教师特长与自身兴趣 ,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 。教师和学生研究方向一致 , 二者之间沟通顺利 ,可促进师生双方的共同发展 。
选择合作伙伴
在选择性学习中 ,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最愿意交流的伙伴进行合作学习 。这样 , 学生之间的心理场更融合 ,学习氛围更和谐 ,学习交流也更顺畅 。合作伙伴的选择包括同一内容上的伙伴选择和同一学习方式上的伙伴选择 。因此 ,选择合作伙伴是灵活的 。
选择学习方式
选择学习方式是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学习方式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
特点
选择性学习与其他学习模式的不同在于它拥有独特的特点 。第一 , 自主性 。在选择性学习模式下 ,学生拥有自主选择课程 ,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 。第二 , 多元性 。选择性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注重选择的个性化 ,同时根据学生自己认知发展的特殊性以及不同的学习需要 ,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第三 , 互动性 。选择性学习以选择性教学为基础和前提 , 只有选择性教学才能为选择性学习提供可能和指导 。第四 ,同一性 。选择性学习是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方式 ,在这一方式中 ,选择者和学习者是同一的 。学生既是学习活动的选择者 ,也是学习活动的实践者 。选择性学习实现了选择者和学习者的同一 ,恢复了学生在学习中应有的地位 。第五 ,发展性 。在选择性学习模式下 ,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 ,随时注意选择的变化性 ,及时调控学习进程 ,调整学习的节奏和步伐 ,进一步改进学习方式 ,最终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实施选择性学习的策略
选择性学习 ,是一把双刃剑 ,用好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用不好则会歪曲实施选择性学习的初衷 。要充分发挥选择性学习的最大效能 ,必须注意运用以下策略 :
( 一) 创设选择情境 , 强化选择意识
没有情境 ,便很难强化意识 。实施选择性学习 ,必然要创设一种选择的情境 ,才能强化学生的选择意识 。每个学生总是在不断地反映 、选择 、加工 、处理 、发送信息的实践过程中 ,获得自身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材创设多种可供选择的情境 ,让学生在多种选择中学会选择 ,激发学生选择的意识 , 使其选择心理逐渐成熟 。第一 ,创设目标选择的情境 。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 , 也是学习的最终归属 。在选择性学习中 ,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 ,是把教师定标和学生定标有机结合起来 , 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 并使学习目标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第二 ,创设内容选择的情境 。对学生而言 ,感兴趣或者自认为重要的学习内容能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习效果也会十分明显 。所以 ,教师在考虑学生的学习内容时 ,应十分重视学生的需要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相应的选择 ,使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 。第三 ,创设学习伙伴选择的情境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 ,而且还是一个社会活动系统 。这个系统中 ,存在着一定的社会交往结构 ,存在着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络 。选择性学习改变以往教师指派学习伙伴的习惯 ,改由教师创设环境 , 在设定的情境中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第四 , 创设方法选择的情境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 , 因此 ,他们对学习方法产生不同的适应水平 。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多种方法 ,供不同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
( 二) 选择方法指导 , 提高选择能力
相对教师而言 , 学生比较缺乏经验 ,选择能力还较弱 , 常常凭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 随意性大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耐心指导学生进行选择 ,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 ,使学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由感性选择逐步上升到理性选择 。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 , 教师必须遵循以下策略 : 首先 , 教师要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 、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 。在选择之前 ,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自身所处的客观实际 ,同时客观判断所要选择的对象 ,并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 。其次 ,要培养学生比较 、鉴别以及辩证分析的能力 。判断 、比较 、鉴别是进行选择的前提 ,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做出最佳选择 。最后 ,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批判性的选择 。学生不仅要批判所有选择对象 ,更应该对选定的对象进行批判性的吸收 。总之,开展选择性学习不是盲目的 ,而是有根据和指导性的学习 。
( 三) 优化选择策略 , 发展选择水平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选择性活动 ,不断强化自我意识 , 树立高度责任感 , 增强克服困难 、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 ,形成遇事冷静 、独立思考 、有主见 、不盲从 、敢于做出选择的良好心理素质 。在长期的实践选择训练中 , 不断增强学生的选择意识和信心 ,学生的选择学习能力日益成熟 ,逐渐形成选择学习的习惯 。同时 , 教师在创设各种情境的基础上 ,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进入选择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当然 ,选择不是目的 ,而是达成有效学习目标的催化剂 ,它能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和向往感 ,从而更投入地参与学习 。因此 ,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 , 才能优化选择策略 ,发展学生选择的水平 。此外 ,在选择性学习中 ,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目标 、内容 、方法 、速度等方面的自觉自主学习的相关对象 。此外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准确运用选择性学习一定要做到如下两方面 : 一方面要正确定位 ,结合教师 、同伴反馈 ,认识自我学习的特点和程度 ,做出正确选择 ; 另一方面要善于调节 ,在首次定位误差后 ,要迅速调整并进行二次选择 。选择性学习是学生主体意识 、主体行为 、主体能力的体现 ,是学生通过选择性学习体会到学习是自己有兴趣 、有能力 、有目标的自我行为 。选择性学习犹如一道学生喜爱的自助餐 , 在新课程背景下正以其新颖独特的方式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营养 ,带来经济和实惠 。同时 ,选择性学习作为对传统“顺从”教育的一种超越 ,必将成为 21 世纪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