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长史赴果州
唐代王维诗作
《送杨长史赴果州》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首联二句明知故问,强调了蜀道之难,表明了对友人远行的担忧;颔联二句,一为空间,一为时间,真切具体地写出了友人行程之远,离别之久;颈联二句,通过对旅途情景的想象,表达了对友人入蜀旅途的关切;尾联二句是对别后的想象和对友人的嘱咐。全诗抒写对友人远道入蜀的关切之情,以数目字的夸张手法描绘了官桥的巫祝,树丛的女神祠等蜀道上特有的风物,形象地表现了蜀地的险阻和风物的优美,具有超俗的画意和诗情,浑然神秀,无迹可求。
作品原文
送杨长史赴果州⑴
褒斜不容幰⑵,之子去何之⑶。
鸟道一千里⑷,猿声十二时⑸。
官桥祭酒客⑹,山木女郎祠⑺。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⑻。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杨长史:杨济,后来曾任大理少卿兼御史中丞。长史,官名,秦置。汉相国、丞相,后汉太尉、司徒、司空、将军府各有长史。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一》。其后,为郡府官,掌兵马。唐制,上州刺史别驾下,有长史一人,从五品。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因南充城西有盛产柑橘的果山,故名为果州。
⑵褒斜: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二水同出秦岭太白山:褒水南注汉水 ,谷口在今陕西省勉县褒城镇北;斜水北注渭水,谷口在今陕西省眉县西南。通道山势险峻,历代凿山架木,于绝壁修成栈道,旧时为川陕交通要道。幰(xiǎn):古代车上的帷幔,代指车辆。
⑶之子:这个人,指杨长史。
⑷鸟道:形容道路险峻狭窄,似乎只有鸟能飞过。
⑸猿声:一种“猿啼”。十二时: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左传·昭公五年》杜预注有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名目,虽不立十二支之目,但已分十二时。至以十二支记时,《南齐书·天文志》始有之。
⑹官桥:官路上的桥梁。祭酒:酹酒祭神灵,古人出行前祭祀路神。清人高步瀛认为,“祭酒”用张鲁的典故。张鲁以五斗米道收拢人心,称受道之人为祭酒。他的祭酒们主持建造义舍,供路人使用。张鲁为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教祖张陵之孙,一开始投靠益州牧刘焉,刘焉死后与其子刘璋失和,割据汉中地区,后投降曹操。
⑺山木:山中的树木。女郎祠:张鲁女之祠堂。《水经注》载,五丈溪南有女郎山,山上有女郎冢、女郎道,山下有女郎庙及捣衣石,传言是为纪念张鲁的女儿。
⑻子规:杜鹃鸟的别名,又名蜀魄、蜀魂、催归。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鸣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
白话译文
褒斜道狭险容不下车辆,你这位君子离京将去哪里?
险绝的鸟道绵延千余里,两岸猿啼会连续昼夜十二时!
官桥边有款待行人的祭酒,山林中掩映着女神的庙祠。
分手之后我们只能同看明月,你且多听子规而生归思!
创作背景
《送杨长史赴果州》是王维晚年时期的作品,为送别友人杨济入蜀而作,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诗歌以著名的险峻要道“褒斜”开篇,简要写出行人道路险阻难行。对于不了解蜀道的读者来说,“不容幰”即道路容不下车的帷幔(也即容不下车)的描写,足以让读者想象出褒斜险径的狭窄难行。第二句以一声叹息,传达出作者的担忧之情。三、四两句只是径笔直叙,却写得分外生动、精彩。因为三、四两句提出蜀道之行的两个要点:险绝的道路非常漫长、沿途比较荒凉。“一千里”“十二时”既对仗工稳精妙,又极其贴合所要表达的句意。恰当的语词组合让此联读来浑然天成。五、六两句反复用张鲁的典故。高步瀛认为,张鲁的祭酒开的义舍、为女儿建的寺庙都属于义俗荒陋”,按照正统读书人的理解,五斗米教实际上就是一种迷惑百姓的邪教。这两句以典故写出沿途景致,突出一种不同于京城地区的巴蜀风情。“别后”一句意与南朝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相近。结句“子规”一词既突出蜀地风情,又写出诗人盼望友人归来的情感。
此诗起句“褒斜”古径以陕西为起点,经“一千里”推进到汉中地区(颈联),进而到达果州(尾联)。“褒斜”“鸟道”“官桥”照应紧密,“山木”“猿声”“子规”互相映衬。首联以“去何之”送别,末句以“听子规盼归。可以说全诗章法极其紧密精巧。
随着阅历的加深和艺术上的成熟,王维晚年的作品审美选择更加入妙,点染更加出人意料之外。这首诗兴韵寄于风土,诗中官桥的巫祝,树丛的女神祠,都是入蜀道上特有的风物。作者又善于用数目字加以夸张,一千里写尽鸟道,十二时写尽猿啼,完全避开了送别俗套,寥寥几笔就把蜀地的险阻和风物的优美写出来,具有超俗的画意和诗情。首尾两联写尽的关切和相思,浑然神秀,无迹可求。纪晓岚说“一片神骨,不必凡马空多肉”,的确道出了此诗的妙处。
名家点评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此等绝似太白。谭云:“君应”二字,吞吐难言(末句下)。
明末清初·唐汝询唐诗解》:首联亲知想头,次联无然浑成。三联纪道所历,以想其顿舍。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陈继儒曰:三四清绝。徐充曰:司空曙《送流人》诗云“山村枫子鬼,江庙石郎神”,近此五六句法。末二句言见月则同,听子规则异,意妙。
明末清初·邢昉唐风定》:摩诘包孕甚广。精丽近沈、宋,沈、宋无其闲澹;空秀似襄阳,襄阳逊以菁英。此体中神圣工巧备矣。
清·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已似大历间人。
清·吴煊、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收忌太平熟,此惟得之。顾云:荒落之景、凄楚之情可想。清古。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佻倩之章。三四最异,径笔能写出。三四是此家直置一种本色,五六亦尔,乃以过出结绪。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吴曰:高华俊爽。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30 17:01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