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队伍的女兵们》是中国当代作家
邓友梅创作中篇小说,于1979年首次出版。
内容简介
1947年,华东战场上。在一次战略转移中,有三个女兵掉队了。总部的文工团员参加一个纵队的庆功大会,到各师轮流演出《血泪仇》。一天,高柿儿和俞洁去外村送还演出借用的服装。文工团突然跟随“黄河部队”紧急转移,文工团团长命令分队长周忆严等候,并带领她们向西赶往滕县与部队会合。三个女兵在赶往滕县的途中,解救了被人贩子强行抓走的八路军烈士的妻子二嫚。同时,她们得知大部队已撤出滕县,往东转移了。三个女兵折返东行,追上了“泰山部队”的一个后卫连队。这个连队的大胡子连长孙震,曾是总部文工团的一名老团员,他与周忆严长期相处,相互产生了亲密的感情。当晚,三个女兵在连队住宿,半夜忽然得知:大部队已由东绕回了西边,上级命令孙震连所在的团假扮整个南线的野战军继续东行,引诱敌军。
孙震嘱咐三个女兵折返西行,克服一切困难,追上自己的队伍。分别前,孙震交给周忆严一封信。三个女兵冒着雨继续赶队,又走了一天一夜,俞洁犯了胃病,她们便在路边一片瓜地的窝棚里歇息下来。不久,周忆严乘清晨的大雾出去侦察;俞洁到瓜棚南边的水坑去洗脚。过了好大一会,高柿儿不见俞洁回来,刚走出瓜棚准备去寻找,就遇着了一连敌军。敌连长问眼前这个理短发、一身男装、只有十三四岁模样的“小崽子”:昨夜东边有人见三个女八路走过来,还有个大胡子带着几十个八路军也过来了,见没见?高柿儿一口咬定,没见。敌军强行要她带路去二十里外的相公店,高柿儿临走时,在瓜棚地上匆匆写了“快走,向西”四个字。周忆严出了瓜棚西行,在一个村口遇到挑水的二嫚。二嫚引着她进了公公的家,老人忙着生火做饭,二嫚转身去瓜棚找高柿儿和俞洁。老人在做饭时告诉周忆严,前天夜里新四军大部队通过了村西七八里地的津浦路。饭菜刚做好,敌军就进了村子,老人将周忆严藏了起来。二嫚从瓜棚回家时,敌军刚刚离村。二嫚将瓜棚里遗下的军装和武器交给周忆严,并把瓜棚地上的四个字照样描给她看了。待天黑,二嫚送走周忆严回到家门口,忽然发现人贩子正在房里纠缠公公要抓自己。人贩子离去后,二嫚悄悄翻墙进了家,公公忙催促二嫚追赶周忆严参军去。俞洁洗罢脚,往回走时转了向,待走近瓜地时,正见两个敌军押着高柿儿往大道上走。她转身不顾一切地逃去。路过一个集市,她走进一个大车店。帐房从俞洁的口音中,误认为她是东南乡魏老财家从上海娶的少奶奶。俞洁将错就错,说自己回娘家逃战乱。她在大车店吃了饭,歇了一晌,正准备动身,敌军押着高柿儿进了村。敌军在村里吃了饭,敲诈了一笔钱财,得知相公店无敌情,只有一小股二三十人的新四军在一个大胡子的带领下,昨晚住进了离相公店东南七八里地的东南乡,于是敌军押着高柿儿奔了相公店。敌军到了相公店后,等到便衣回报东南乡的一小股新四军已往津浦路西去了,便开进了东南乡。
在村里,敌连长借口阻击八路军,又敲诈了一笔钱财。高柿儿乘敌兵忙于捞财物之机,将敌人的信号布塞进了灶膛里。再说敌军奔往相公店后,帐房正待放铺盖睡觉,又有一个脚夫和一个买卖人来投店。俞洁认出这两人正是抢走二嫚的人贩子,便乘着四更天离开了大车店。走在半道,人贩子追上了俞洁,挟持她同行,打算将她卖给济南的妓院。不料接近津浦路时,正遇上押着高柿儿的这股敌军。两个人贩子被征用做挑夫,毛驴也成了敌连长的坐骑。在这当口,国民党军的飞机来轰炸,因敌兵丢了信号布,挨了自己飞机的误炸,一连人死伤了十几个。高柿儿乘乱拉上俞洁逃走,途中俩人走散。不久,高柿儿遇到了大胡子孙震率领的连队,而俞洁却正被人贩子紧紧地追赶着。周忆严离开二嫚家,很快就来到了津浦路。她在通过铁道时被敌军发现,左臂中弹负伤,昏倒在一片庄稼地里。她醒来时,发现自己被同志救出。这是主力部队的一个收容队,带队的连长告诉周忆严,大部队昨天已通过了津浦路渡河西去。连长要周忆严一同过河西行赶队,周忆严坚持在东岸等候高柿儿和俞洁。连长只好留下两名战士,并嘱咐:只能再停留两小时,不然追击的敌军将赶到。
南边传来飞机轰炸和扫射声,周忆严带两名战士忙往南搜索,走了一里多地,只见两女一男扭打成一团。他们赶上前去,发现是二嫚、俞洁和一个人贩子。原来,二嫚追赶周忆严路过这里,正遇上人贩子在捆俞洁,忙上前营救。人贩子见来了新四军,拔腿就跑,被战士举枪打死。刚刚被飞机误炸的敌军连长听到枪声,率敌军追了过来。周忆严命令俞洁、二嫚和两名战士渡河,她独自一人在东岸掩护。这时,周忆严无意间碰到大胡子孙震的信,拆开后只见两句话:“我请求把终生照顾你的任务分配给我,你批准吗?”
周忆严在击退敌人第二次冲击时,胸口中了一弹。她回头看见俞洁一行已到了河心,便从河堤上退下,向河边爬去。正当敌军组织第三次冲击时,大胡子孙震率队从敌军背后冲杀过来,打散了敌军,孙震抱起周忆严,周忆严强撑开双眼,笑了笑,抬手指指对岸。孙震背着周忆严渡河,走到河心,周忆严牺牲了。上了西岸,接应的主力部队骑兵赶到,孙震带着泪音喊道,“周忆严同志!你看看,你们追上部队了。”
创作背景
1947年初,国民党军在蒋介石的亲自指挥下发起“鲁南会战”,企图一举消灭人民解放军(当时仍习称八路军、新四军)华东野战军主力。华东野战军在敌军的夹击下,东西佯动,南征北战,针锋相对发起了“莱芜战役”,歼灭敌军5.6万人,粉碎了敌军“鲁南会战”的企图。小说正是以这次战役为背景,叙述了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三个掉队的女文工团员追赶大部队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作者11岁始就在山东故里当了新四军通讯员;解放战争时期,作者在解放军的行列里当过兵、当过文工团员。自然,这篇小说中栩栩如生、兵味十足的情节和人物,都是他这段当兵生涯的馈赠和滋养。耐人寻味的是,这篇小说的构思也渊源于作者对这段当兵生涯的无限珍惜和缅怀。据作者介绍,十年“文化大革命”中,他在东北一个地方,受尽政治迫害和严刑毒打。正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了太多的阴险和丑恶,他就更加怀念革命战争年代同志和战友之间那种高尚、美好的关系,并从中得到了深沉的慰藉和强烈的激励,从而极大地增强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作者最初就是在“牛棚”里,在两个执鞭的造反派小哥们监视之下,萌生了创作这篇小说的冲动和激情。正因为小说深深地植根于作者兵的生活、兵的回忆,也就难怪作品充满“兵味”。
人物介绍
参考资料
作品鉴赏
这是一篇“兵味”十足的中篇小说。小说没有正面描写战争,对当年发生在鲁南地区那场千军万马的生死搏斗也几乎不着一字,但作者却用笔下穿行于战场之中的三个年轻女兵,轻轻巧巧地引出了一个长长的战争故事。
作者采取“花开数朵,各表一枝” 的传统手法,分别追循着三人在失散以后的不同经历,在写出了三位出身、教养互不相同的姑娘所经受的严峻考验,通过她们各自的遭际,勾勒了当时当地的种种“社会相”,为那场有声有色的追赶队伍的壮举描金画彩,推波助澜。为了充分揭示三位姑娘的不同性格,作者还分出笔墨介绍了她们各自的生活史和成长史,以及发生在她们之间的充满戏剧性的摩擦、谅解与友好。这样,围绕着三个女兵追赶队伍的故事,作者就大大延伸了他所表现的历史内容,使所描摹的那幅战争环境的水彩画,更具有时代的风采和思想的深度,而驾于这一切之上的,是那一时代城乡青年在革命战争中高昂、奋发的向上精神。所以,作者所作的这种复杂而多变的情节安排,不失为揭示时代和主题的一种有力的手段。从这里,我们可以进一一步看到,情节要获得历史的深度和时代的容量,它应该像植物的干根毛须,深扎于大地之中,充分汲取水分和养料;它应该像植物的花冠叶片,挺立于光天之下,广泛采撷空气和阳光。塑造的三个女兵的形象,却是各有个性的,尤其是小高的性格,倔强而机智,体现着那个时代特有的一种活力。
该作在结构布局上,既描写了女兵们疾行在泥泞道路上,和敌人遭遇的紧张情节,又穿插回忆了三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她们思想性格成长的历史。这种横与纵相结合的结构,咫尺短篇是难以容纳的。不是写三个女兵漫长而复杂的生活经历,而是写行军路上的几个重要场景,这就使得它不同于长篇小说。
女性的成长既包括了思想信念的坚定,世界观的成熟,当然也应包括性别意识的觉醒和性别观念的丰富化,而在特殊年代、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这样的女性内在精神世界的建构可能是艰难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值得一提的是,邓友梅在《追赶队伍的女兵们》中通过惊险曲折的故事情节与洋溢的革命乐观精神的展现弥补了这种缺憾。
作品影响
《追赶队伍的女兵们》获1977—1980年“全国第一届中篇小说奖二等奖”。
1980年,故事片《女兵》,根据邓友梅小说《追赶队伍的女兵们》改编。倪萍饰演女主角周忆严。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邓友梅,笔名右枚、方文、锦直、俞冬,1931年出生于天津,原籍山东平原县。男,汉族,当代著名作家。
1942年参加八路军当交通员,1949年任新华社随军见习记者,1950年转业, 先后在北京人艺、北京市文联任创作员,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受过反右扩大化的冲击,被打入生活底层蒙受20余年的屈辱和灾难,1976年重返北京,任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书记处书记。
短篇小说《咱们都是同志》(《说说唱唱》1951年第22期)是他的处女作。《在悬崖上》(《文学月报》1956年9月号)为成名作。短篇小说《我们的军长》《话说陶然亭》等影响广泛。出版创作集有《邓友梅短篇小说选》、《邓友梅刨作集》等。近期有新的追求,创作不少乡土气浓郁的京味小说,如《寻找画儿韩》《烟壶》《那五》等,很受瞩目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