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报表》(Changing the report)是一部革命现代楚剧类电影,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刘文余执导,湖北省《追报表》创作组担任编剧,高少楼、朱世慧、蔡顺英、张巧珍主演。该影片于1977年9月上映。
从1973年至1976年10月文革结束,由长春、北京、上海、八一、珠江、西安、峨嵋、广西、上海美术、中央新闻等十家电影制片厂的广大电影工作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紧跟时代,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影片。
在此期间, 国产戏曲片除了八个样板戏以外,还有七部按样板戏标准拍摄的戏曲片,它们是:京剧《红色娘子军》、《杜鹃山》、《平原作战》、《磐石湾》、《红云岗》,舞剧《沂蒙颂》、《草原儿女》。另外,还拍摄了一批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戏曲片,如:湖南花鼓戏《送货路上》、河北梆子《宝莲灯》(上、下)、上海越剧《半篮花生》、山东吕剧《半边天》、《追报表》、《都愿意》等15种16部(集),戏曲片合计30种31部(集)。
朱世慧:我真正演新编戏是在“文革”末期。那时候全国有三个“样板小戏”,湖北楚剧《追报表》、山东吕剧《半边天》和浙江越剧《半篮花生》。
长春电影制片厂要把《追报表》拍成电影,但导演对那个演小会计的演员不满意。那时候我正演《海港》里的青年工人韩小强,导演一看,说这个小伙子不错,就让我来拍这个戏。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创作人物。记:当时适应吗?朱:特别不适应。有一场戏小会计要冲出来,导演就喊,冲出来呀!我就是迈不开步,虽然下面台词对得很好。导演对我说,你会跑吗?我说会呀。可三番五次地试,我就是冲不出来。等我终于冲出了那一步,就冲出了一条路。后来我就知道该怎么创作动作了,当然都是在戏曲范围之内的,也就是化用了老师教我的东西。后来又拍了几部故事片。1977年,刘晓庆刚排完第一部片子,我就被借去和她一起拍故事片《同志感谢你》,刘晓庆演我姐姐。讲的是一名清洁工想上大学,不想干清洁工的故事。那时候我和刘晓庆在广州光体验生活扫马路就扫了半个月。那次拍故事片我可真不习惯,因为得把程式的东西全卸了。而我们戏曲演员又习惯摆工架。有一场我和刘晓庆在公园里为上大学争起来的戏,过了几天看样片时,导演把我叫了去,说一边看我的动作一边都能打出锣鼓点。不过,通过演这些故事片,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朱:帮助太多了,特别是对人物的升华有好处。电影镜头一推上去,就等于把脸部放大了200倍,内心的东西都体现在脸上。而戏曲演员比较重视外形,习惯了夸张的动作,所以从接触了影视以后,我在演戏曲时懂得了细化。
现代楚剧电影《追报表》以电影的拍摄手法,将楚剧《追报表》的舞台表演形式和音乐唱腔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楚剧《追报表》是一部优秀的戏曲音乐作品。它的音乐创作和以往楚剧相比,在音乐主题的创作、音乐的情感化处理、管弦乐伴奏等方面都有许多革新与发展,从而使整部作品更加生动、活泼,使作品中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这种极富特色的音乐创作手法,对我国楚剧音乐创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剧院先后创作、改编、整理、移植演出剧目300余台。其中楚剧《葛麻》、《刘介梅》、《追报表》及黄梅戏《妹娃要过河》被拍摄成戏曲电影,在全国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