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拱坝(multiple arch dam)属于支墩坝的一种。其挡水面板作成拱形以增大跨度并充分利用材料强度,迎水面多为斜面以利用水重增加坝体的
抗滑稳定性,拱圈常采用圆弧形。连拱坝是一种轻型坝,工程量较省,施工稍复杂。北京地区的白河涧水库浆砌石连拱坝坝高32m,坝长144m。
连拱坝(multiple arch dam)是支墩坝的一种。由若干倾斜的拱形挡水面板和支墩组成。拱与支墩大多刚性连接,成为空间体系的
超静定结构。拱圈中心角一般为150°~180°,拱形挡水面板常采用等厚半圆拱。支墩有单支墩和空腹双支墩两种形式,在高坝中多用空腹双支墩以增强稳定性。拱形挡水面板的厚度小,跨度大,用料较省,但这一坝型不易做成
溢流坝,施工也较复杂,温度变化和地基不均匀沉陷都会使坝身产生应力,一般应修建在坚固的岩基上。
西班牙在 16世纪修建的埃尔切坝和印度在1802年前后修建的梅尔·阿鲁姆砌石连拱坝,均为直立拱面,还不完全具备近代支墩坝的特点。直到1891年澳大利亚工程师J.D.贝瑞修建的贝鲁布拉砌砖连拱坝,上游面倾角60°,才具备了现代支墩坝的特点。1968年加拿大修建的马尼克五级连拱坝,坝高214m,主拱跨度161.5m。该坝跨度大、坝体厚、不用
钢筋,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方便,代表了近代连拱坝发展的趋势。在中国淮河,1954年和1956年相继建成了佛子岭和梅山连拱坝,坝高为74.4m和88.24m。前者是中国当时建成的第一高坝,后者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连拱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