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开发区
连云港东部开发区域
江苏连云经济开发区地处连云港东部滨海港区, 、烧香河畔、黄海之滨, 是连云港市“一体两翼”中南翼产业的起步区,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情况
优越的投资环境——板桥工业园拥有广袤的临港工业低产盐田,地势平坦,可直接用于项目发展,一期25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实现了九通(自来水、雨水、污水、工业原水、电力电信有线电视、蒸汽、燃气及道路),具备了较为完善的配套条件。
便捷的交通条件——板桥工业园是连云港离港口最近的腹地,是交通集成度最高的地区。园区紧邻港口,处于“一体两翼”的“一体”——连云港主港区与“南翼”——徐圩港区之间,具有较低的物流成本优势;有疏港通道、滨海大道、铁路、三级航道,水陆联运、河海联运。
丰厚的优惠政策——板桥工业园享受国家级开发区优惠政策。对于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科技含量高或跨国公司投资兴办的生产性项目,在土地使用和各项费用收取上,采取“项目带政策”、“一事一议”的方法个案处理,实行专项特殊的优惠。
主导产业明确的现代化园区——在具体产业发展中,我们明确了四个主导方向,构建“三区一园”,就是围绕现有产业板块雏形,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提高产业化的组织程度,促进企业布局集中,推进产业链前延后伸,着力培育盐化产业扩展区、金属材料产业集聚区、物流产业集成区和高新技术创业园,引领园区集群化、特色化发展。
一是盐化产业扩展区。在中彩多晶硅、吉必盛硅材料、海水化工,益海盐化、离子膜烧碱、德邦联碱等一批项目尽快竣工投产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盐化产业外延扩展。着力向其上下游产业延伸挺进,新招引一批涉氯、光伏、油化等新型精细化工项目入驻,积极构建企业产品互为原料、废弃物循环使用,零运输、低成本、高效率的产业体系,打造集约化程度较高、循环经济特征明显的盐化产业“航母编队”。扩容区占地10平方公里。
二是金属材料产业集聚区。在东茂矿业、亨鑫铬铁、华乐合金等黑色金属项目以及环球铜业等有色金属项目的基础上围绕节能降耗、提产增效目标,加大相关、相联、相近产业项目的招引力度,实现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产业链条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加快金属材料项目集群和产业集聚,全力打造不锈钢制品、铜制品等产业板块,尽快崛起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金属材料集聚区。聚集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
三是现代物流产业集成区。在万邦产业园、广连宏昌、闽联实业等物流项目的基础上,继续招引国内外三方、四方、七方物流项目;加快建设烧香河内河码头,打通三级航道,建立连接长江、对接长三角的便捷水上通道,打造连贯中西、沟通南北,辐射国外的物流集散基地,形成融合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交易、金融、服务“七位一体”的国际化、多功能物流产业集成区,集成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
四是高新科技创业园。以主体孵化大楼、宝联科技产业园等为依托,高标准建设省级连云高新技术创业园,加快建设具备提供规范、集成、先进的标准创业流程、辅导培训、创业投资、技术转移及交易、网络信息等综合性服务能力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规划面积50万平方米。
配套资源
1.土地资源
板桥工业园规划总面积50平方公里,10平方公里完善区,已具备“七通一平”配套设施条件。15平方公里的建设区正在开发中。这些土地性质为临港盐田,属于工业用地,可直接用于项目发展,征地手续简便,完全可以满足投资者对土地的需求。园区分布在海积平原上,土质可分三层:表层、软土层、底层,上软下硬,地震设防烈度7度。
2.气候
连云港市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常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历年平均降水量930多毫米,常年无霜期220天。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于受海洋调节,气候类型为湿润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季。日照时间和风能资源为江苏省之最。
3.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洪水:城市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海堤近期标准为50年一遇,远期100年一遇(潮位加10级风浪);城区河道排水标准为20年一遇。
地震:近百年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
4.电力
园区供电能力充足,可提供220 KV、110 KV 35 KV、10 KV等多种输出电压。
变电站:封跳变电站*近板桥工业园用地,在建220KV香河变电站,保证工业园内用电。
5.供水参数
1、水温:1.0~31.3℃;
2、PH值:7.31~8.12;
3、总硬度:120~216mg/l;
4、压力:0.2~0.3MPa
6.污水处理
污水排放的标准(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收集管网。
7.通信
连云港市程控交换机总装机容量已达140万门,可提供国内、国际电话服务及电报、传真、无线通信、可视电视数据传输、互联网等多项业务。
8.供热
园区内配套有供热中心,供热量116MW,供蒸汽能力80t/h。
9.人力资源
连云港市是科技人员较多、科技力量较强、职工受教育程度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现有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机构39个,独立科研机构14个,科研人员7000余人;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128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7项,填补国内空白的9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58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8万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5342人,中级职称人员3.53万人;大、中专院校8所,在校生38328人,毕业生10095;人;职业、技工学校18所,在校生22020人,毕业生7261人。
连云港市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用工价格较低。全市常住人口468.81万,劳动力320万人。
10.气候
连云港市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常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历年平均降水量930多毫米,常年无霜期220天。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于受海洋调节,气候类型为湿润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季。日照时间和风能资源为江苏省之最。
11.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洪水:城市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海堤近期标准为50年一遇,远期100年一遇(潮位加10级风浪);城区河道排水标准为20年一遇。
地震:近百年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
12.教育
全市有高等院校3所,其中省属1所,地方高校2所,在校学生2.4万人;中等专业学校5所,在校生1.4万人;中小学校654所,在校学生86万人;幼儿园757所,在园儿童8.6万人;技工学校4所、职业教育14所、成人教育89所,共107所,在校学生8.1万人。国家级示范高中4所,三星级中学16所,省示范初中25所,省实验小学30所,省示范幼儿园15所,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5所。
13.医疗卫生
连云港市现有三级医院1所,二级医院20所,一级医院25所,卫生院107所,已形成了集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科研为一体的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医疗设施先进,拥有螺旋CT、核磁共振、直线加速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自动生化分析仪、动态心电监护仪等先进诊疗设备。拥有苏北鲁南地区最大的急救中心、中心血库、网上远程会诊中心等。
交通环境
板桥工业园位于连云港港与燕尾港之间,徐连高速、242省道、沿海铁路、烧香河或穿行其中、或与其临近,物流极其便利。
1.海运
连云港港是中国沿海十大海港之一,现拥有万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28个,其中5万吨级5个,7万吨级2个、10万吨级1个,第五代集装箱泊位2个。拥有自营铁路编组站,年编解能力3000万吨。各类水上拖带和大起吊能力的装卸机械设备能够满足各种特殊物件和特大件的作业要求。与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港口开展通航贸易往来,开辟了到美国、韩国、日本、欧洲、东南亚以及地中海等班轮航线。现已开通至韩国仁川和平泽的客货班轮。2008年,30万吨深水航道将建成,港口吞吐量将突破1亿吨,集装箱运量达300万标箱。与韩国仁川、平泽开通了客货滚装班轮,一周有四班。
连云港港经营煤炭、木材、钢材、粮食、矿石、集装箱、化工危险品等30个大类150多个货种的货物运输,是中国进口氧化铝、出口小麦和胶合板的第一大港,出口焦炭第二大港,沿海出口煤炭惟一无索赔港口。
2.公路
连云港被中国政府确定为中国公路交通45个主要枢纽之一。中国两横两纵公路交通主骨架有一横一纵在连云港交汇,即连霍高速公路(连云港至新疆霍尔果斯)和同三高速公路(黑龙江省同江市到海南省三亚市)。已建成的连徐高速公路、汾灌高速公路、宁连公路高速化工程使连云港市与周边主要城市全部实现高速化,大大缩短了时间距离,例如,至南京车程3.5小时,至上海5小时,至徐州2小时,至青岛3.5小时。310国道、204国道、327国道等10条国省道纵横连云港市,使连云港公路交通形成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市县公路多档次全方位公路网络。
3.铁路
国际铁路货运。1992年12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的新亚欧大陆桥,以连云港为东端起点,横贯中国东中西部,经中亚、欧洲各国,向西直达荷兰鹿特丹港,全长10900公里,是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最短的欧亚大陆桥,为亚欧联运提供了一条便捷、可*的运输通道。
国内铁路客运、货运四通八达,通过京沪线、京九线、陇海线等连接全国各地。连云港是中国中西部最便捷的出海口。
4.航空
民航连云港机场达国际4D级标准,可以起降波音737等大型客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大连、西安、温州等大中型城市航班。
连云港机场将发展成为江苏省大型枢纽机场、航空货运及快件集散中心。远期考虑建设4E标准等级新机场,满足1000万旅客吞吐量及30万吨货邮吞吐量的处理要求。
5.内河
区内企业可以通过烧香河(通榆运河)与全省内河和京杭大运河相连。
优惠政策
1.板桥工业园享受国家级开发区优惠政策。
2.科技发展金政策
3.注册企业可申请相当于开发区实际留存财力50%的科技发展金。
4.一事一议政策
对于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科技含量高或跨国公司投资兴办的生产性项目,在土地使用和各项费用收取上,采取“项目带政策”、“一事一议”的方法个案处理,实行专项特殊的优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04 01:25
目录
概述
主要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