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邦,1951年12月生于河南沈丘农村。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政协委员。
短篇小说《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哑炮》先后获第二届和第四届
老舍文学奖。中篇小说《到城里去》和长篇小说《红煤》分别获第四届、第五届北京市政府奖。多次获得“北京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十月文学奖”等奖项。根据其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曾获北京市首届德艺双馨奖,首届林斤澜短篇小说杰出作家奖。
《远方诗意》是
刘庆邦的自传体小说,说是长篇随散文也行,可以与他之后出版的《
平原上的歌谣》连起来看,《平》一书是近乎纪实的小说,从大跃进写到三年灾害之后,记人是群像,即作者的家庭和村里的人,《远》书从文革初起写到1970年左右,主要围绕的是“我”怎样一再离开土地,又回到土地的过程。
真的如此,每个人的经历完完整整记下来就是一部长篇小说。当然完全实录的话,都会有些枯燥,也不可能全无可观之处,剪裁得好就是好作品。刘庆邦写这部自述作品的着眼点很好,就是讲述一个生在农村的人怎样渴望到达远方和具体的行动,读书时让我想到了《人生》里的高加林和《红与黑》里的于连。到远方去,这是符合人性的冲动,鼓励“扎根”云云,往往是虚假的宣传。
在做这些实录时,刘庆邦一如既往地并不美化自己的动机和手段,时常也将解剖刀对准了自己,也会写到一般人不会写出来的不光彩心理和行为,这种不粉饰自己的真诚态度很是难得。看这部小说,既了解了大时代下一个小人物的真实经历,又为作者那种充满梦想和顽强精神所打动,所以值得一读。
P183 我到过不少地方,有些地方的确很美,但我从来没写过游记。别人写的游记,我也不大看。因为在我有限的阅读中,我看到的游记多是浮光掠影的东西,看过之后,知道某某人到过什么地方了,仅此而已。我一直认为,不管什么地方再好,那是大家的,属于我自己的,是生我养我的土地,是我的故乡,还有我的心。而不管故乡也好,心灵世界也好,我都是在我走出去之后,浪迹过很多地方后,才逐步发现的,才一点一点形成的。我是从这个意义上感激外面的世界。我今天写一写外面的生活,是对故乡的回望,是对那一段属于我自己的心灵历史的回望,也是想回顾一下一个少年人孤独的心灵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