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鼓声
2011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远方的鼓声》是2011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村上春树译者是林少华。本书是作者的游记,时间为1986-1989年,游历地区为欧洲,主要为希腊、意大利两个国家。
主要内容
“一天早上睁眼醒来,蓦然侧耳倾听,远处传来鼓声。鼓声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从很远很远的时间传来,微乎其微。听着听着,我无论如何都要踏上漫长的旅途”——作者听得的微乎其微的“远方的鼓声”,最终成了您手头上这部可触可观的《远方的鼓声》。
村上的游记具有个人特色,他几乎不写人所熟知的名胜古迹,而是与普通居民共同生活,描写他们的日常工作、饮食起居等,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富有深度感,对读者了解这些国家的真实状况有很大帮助,文笔也幽默有趣,可读性很强。
图书目录
远方的鼓声——写在前面
罗马
罗马
两只蜂——乔治和卡洛1986年10月4日
蜂飞了1986年10月6日 星期天 午后睛
雅典
雅典
瓦伦蒂娜
斯派赛斯岛
抵达斯派赛斯岛
海岛淡季
老港
缇坦尼亚电影院的深夜
来自荷兰人的信、岛上的猫
斯派赛斯岛上小说家的一天
暴风雨来了
米科诺斯
米科诺斯
港口和范吉利斯
撤离米科诺斯
从西西里到罗马
西西里
南欧跑步情况
罗马
比拉·托雷克里
凌晨3时50分的昏死
去梅塔村途中1987年4月
梅塔村
春天的希腊
帕特拉斯的复活节周末和对壁橱实施的大屠杀 1987年4月
从米科诺斯去克里特岛、浴缸之战、101号酒宴大巴的光与影
克里特岛的小村庄和小旅馆
1987年,夏天和秋天
赫尔辛基
马洛内先生的房子
雅典马拉松和退票还算顺利 1987年10月11日
雨中的卡瓦拉
卡瓦拉驶发的客轮
莱斯博斯
佩特拉(莱斯博斯岛) 1987年10月
罗马的冬天
电视、意武疙瘩汤、普雷特
罗马的岁末
米尔维奥桥市场
隆冬时节
伦敦
1988年,空白年
1988年,空白年
1989年,复原年
康纳利先生的公寓
罗马停车种种一
蓝旗亚
罗得岛
春树岛
卡尔帕索斯岛
选举
意大利的几副面孔
托斯卡纳
雉鸠亭
意大利的邮政
意大利的小偷
奥地利纪行
萨尔茨堡
阿尔卑斯的麻烦事
尾声——旅行结束
文库本后记
点评鉴赏
1.
在旅行中,村上先生并非总保持着90分的状态。
这当中的失望、紧张、迷茫、沮丧,与路途中的所见所闻一同被他记录下来。因此当这些文章编辑成册,整本书的触感并不十分温暖。
但这是一本给人以生之力量的书,当厌倦了去摸索横埂在人与人之间的巨大鸿沟时,当在日常生活的旅行中精疲力尽时,摸一下冰冷的书页,总会觉得一切都如暴风雨后的希腊岛屿般可以逐渐重建。它鼓励你以自己的秩序去对抗所有的不可知与不可控,以主观的微弱力量去让身边诸事不至于沦陷。是的,这是本相当主观的书,但相比《雨天炎天》里微妙的客观,我还是更喜欢村上在这集子里的肆意表达。
书里那一句关于旅行的话某一天我忽然明白:我哪里都可以去,同时又哪里都不能去。因为我是自由的,但我已永远被禁锢在“我”这一存在中了。
2.
就个人来说,比起游记中的景物,我似乎更中意活色生香的真实景物。
不然,小说里的精妙景物片断也好。
不过,对于村上春树这样写作的人,对于《远方的大鼓声》这样特殊的游记,是可以网开一面的吧。
“远方的大鼓声
邀我作漫长的旅行
我穿上陈旧的外套
将一切抛在脑后”
这土耳其的古老歌谣,足以开启村上的希腊罗马之旅了。
《远方的大鼓声》中的希腊罗马,不是地图上的希腊罗马,不是荷马史诗里的希腊罗马。在每年有几百万人出国的今天,欧洲纪行的文章并无特别扣人心弦之处。
远方的大鼓声》的魅力在于,也许它只是单单属于村上的希腊罗马纪行。
这本小书收录的文章,都呈现出一种近于日常素描般的画面。然而,就在那三年间,村上完成了两本小说,《挪威的森林》和《青春的舞步》。他说:“在那样孤立的异国生活中,我只是单纯地默默地写着小说。”尽管,这本书里提及《挪威的森林》或《青春的舞步》的部分微乎其微,我们还是能从其氛围中感受到希腊罗马之旅和这两本小说的吻合之处。如果不是宿命性地渗进了异国的影子,《挪威的森林》或《青春的舞步》也不可能成为现在这样的小说。一个人处于完全和他异质的环境中,也许会更深入自己的内心。这本书可以说具有某种过渡性的意义,把在欧洲流离的作者的自我意识以文章的形式留存下来,和在日本的不流离的作者的心灵相互印证。
抛开这些,《远方的大鼓声》却惊人地易读。被画成洋菇状的希腊地图,铁达尼电影院里放映李小龙的电影时,从银屏前缓缓走过的巨大黑猫,一边喝酒吃乳酪一边开车的司机,神出鬼没的罗马小偷,总是休假的意大利邮局,村上奇妙的观察角度和淡淡的诙谐仍然引人入胜。这本书不禁让我想起他在《且听风吟》里的一句话:“冰凉的葡萄酒,温暖的心。”贯穿全书始终的是各种各样的葡萄酒,各种各样的音乐,以及各种各样的人生。那种对生命细节的注意真是温暖人心。
关于旅行,村上说:“现在在这里过渡的我、这一时的我本身,我,以及我的工作本身,不也是一种所谓的旅行的行为吗?而我任何地方都可以去,任何地方也去不成。”这很像佩索阿《惶然录》里的说,旅行者本身就是旅行,要旅行的话,存在就行。
命运是一段漫长又短暂的旅行,我们能到达的地方何其之多,又何其之有限。
而写作者的眼睛也许能捕捉到更动人的景观。
3.
刚刚看完村上春树的旅欧游记《远方的鼓声》。村上从37岁到40岁,在欧洲旅行居住3年,其中各种经历感悟后整理之后,编成此书。
从希腊开始,以罗马为中心,还有西西里、奥地利等地。旅行范围可谓之广。我地理学的不好,对于欧洲文化也没有任何概念。所以确切的说,我看这书时,时常伴有发蒙的感觉。不认识的地名,容易混淆的人名,无法想象的食物……哦,我得承认很多地方看不懂、不理解。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这书的喜爱。我一般是在不想听课的时候拿出这书来看,经常不可抑制的想大声笑或是会心一笑。哈哈,这是一本让我快乐的书,让我感觉到生活真实的书。
虽然我没看过别的游记,但我觉得村上的这本写的还是与正常游记不同的。不谈各地名胜古迹、标志性建筑,不谈正统美食,也没有介绍了不得的经验,只是叙述自己旅欧的生活,生活的细微琐碎之处全部得以展现。所以,说它是游记,莫如说它就是普通的生活记录。
让人发笑的地方那么多,希腊的“死狗现象”,奥地利修车游,开错路的罗马公交司机……哈哈,现在想起来还想笑。
翻译者林少华老师把村上的这本游记拿来和余秋雨的旅欧游记《文化苦旅》比较,结果是很难找到共同之处。想来也是,像余秋雨那么有文化责任感的作家,是不可能把游记写的如此贴入生活,生动诙谐的。文化责任感是一个沉重的东西,你在背负他的时候获得了深刻而失去了一些趣味。倒不是说村上就不深刻了,但我想所谓深刻不一定是要时时刻刻方方面面的体现,文学的使命不仅是带来深刻,也是带来趣味、带来休闲娱乐。相比那些厚重到看过让人心里压抑的书,我更想看点轻松的书。因为我看书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放松。
也许有人看过这书之后会产生想追寻村上的足迹,去欧洲旅行的想法。可是,这些想法我却没有。并非因为村上的描写我不中意。恰恰相反,看到他提到的很多地方都会产生“呦,这地方不错,以后有机会想去看看。”但这和想去旅行有很大不同。因为,现在所呼唤着我的声音并非这个,我能感到自己被什么所牵引着呼唤着,但是并非去远行。我应该有自己现在所更应该做的事情。虽然我说不好他是什么。
现在好像很热衷旅行。趁着年轻时都走走,开眼看看世界的广阔无可厚非。可是只要去远方走一走就真的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切实的改变吗?我们明白自己不断向远方前进的目的吗?我们真的有那么热爱生活吗?现在西藏,云南之类的地方成了很多人所向往的地方。“去追寻一场心灵的升华吧”“去让心灵回归平静吧”……好的初衷,可是现实真有如此理想吗?漫无目的的游荡,心被放在哪里?感悟在何处啊?
如果要去远行,至少需要了解一些生活的真谛,构筑了大部分的自我体系。否则,也许容易迷失吧。
其实,我也很想去远方走走,但我在等待着那个来自我心底的,呼唤我的声音……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1 04:33
目录
概述
主要内容
图书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