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贤门
揭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进贤门在今揭阳榕城新兴路口。建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正面朝东。因通抵学宫,取增进进贤士之意,故名“进贤门”。
简介
揭阳县城原有东西南北门和进贤门,进贤门居五门之冠,是揭阳古八景之一,称“谯楼晓角”,雄伟壮观,是揭邑名城的历史文物。文化大革命中把“进贤门”盖去,改名“东凤亭”。文化大革命后恢复原貌。
30年来,进贤门楼几经整修,现右边配上“三江之源”,左边竖立“碑记”,门前坐落一对石狮,为历史城楼锦上添花。进贤门位于原揭阳古城东、北二城门之间,始建于明代天启元年(1621年),距今已有403年的历史。
建筑特点
进贤门分上下两部分,下为石筑城门,上为三层门楼。门楼通高16.77米,纯杉木结构。首层三进五间,四周配以花窗活牖,南、北两侧各有一门亭,屋面四周起翘。上层为八角亭阁,屋面是八角攒尖琉璃顶。整个建筑古朴大方,是潮汕古城门建筑中的佼佼者。明、清时期,城楼上设有更夫,每当残月西斜,晨曦初现,更夫吹响报晓号角,角声随晨风传遍全城,“谯楼晓角”因此得名。
传说故事
关于进贤门的由来可是大有来头的。传说中进贤门的建造,一种说法是唐、宋时期,此地区出过7名贤士,凭着非凡的智慧认定这地方适合建造一座城门,于是便刻“进贤门”石匾一块,埋在地下。几百年过去,到了明代,这里又出了7位贤达之士,便选定这个地方建造城门。正琢磨怎么先贤们就没发现这块宝地呢?一挖,果然挖出了那块石匾。
于是进贤门便被认为是“前七贤”设,“后七贤”开,也就成了一座非同一般的城门。还有一种是说当时科举不发达,为了弄好这个科举,就在这里建造了进贤门。“进贤”即“增进贤士”之意,充分表达了民间的一种良好愿望。不过因“进贤门”三字石匾没有落款,是何人何时题写无可考证,倒为这一建筑平添了一丝神秘色彩。不管进贤门是否真有传说中的那么“不一般”,揭阳人对它的敬重和喜爱却是确确实实的。
20世纪40年代,因为要改造旧城,古城墙及东、南、西、北4个门全拆掉了,独独保留下了进贤门,可见该门在揭阳人心目中的地位。到了现在,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进贤门了。
相传早年间揭阳的地方官赴任都要从进贤门走过,以取个好意头。而揭阳人男子娶妻或者学生升学,都要在进贤门里走上一遭,说是如此便会妻子贤惠、学子高中。这个习俗还保持着,常有家长带着即将考大学的孩子来进贤门里走上一遍或者绕城楼转上几圈。
修葺保护
1937年建环城马路,城墙虽毁而残楼尤存。解放后,县政府拨款修葺,恢复原貌。修葺后的城楼高20米,宽19米,瓮门纵深8米。
1985年又在城楼前置石狮一对,围以花圃,近旁配以雕塑喷水荷花,与古色古香的城楼相映成趣。经政府拨款修葺,栽花植树,使古老的“谯楼晓角”景象焕发青春,成为市民问古休憩的好去处。揭阳诗人贝闻喜有诗一首,专赞进贤门,诗云:雕梁画栋古城楼,历尽沧桑数百秋。装扮新姿迎盛世,莲花出水更清幽。
1992年,进贤门被揭阳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数百年风雨侵蚀令这座曾雄踞一方的古城楼渐失风采,蚁害、风灾以及长期的机动车震动,使城楼梁架脱榫、角柱朽腐、门窗破碎、油漆脱落,内外貌均已严重损坏。经市房管局的鉴定,进贤门已成危房,随时有倒塌的危险。春节刚过,对进贤门的修缮全面开始。负责这次修缮工作的揭阳市博物馆馆长林戊源告诉记者:“这是揭阳有史以来对进贤门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市里为此专门拨款70多万元。”
2005年底,揭阳市文物部门在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下,专门成立领导小组,邀请省有关专家进行现场实地勘查、研究,制订出《抢救性维修方案》,决定对进贤门城楼实行大修缮,投入资金预计78万元,以恢复进贤门城楼古朴、典雅的风格。
此次修缮的原则是“修旧如旧”,对残缺的构件,可补则补,可加固则加固,不随意更换。非换不可的,其尺寸、形状、质地要按原样加工复制,因朽烂严重不能再用的大木构件须由文物部门指认批准后方可按原制更换,尽可能地保持建筑物的原样不变。为此,动工之前,有关部门将整个建筑作了仔细的录像、拍照、绘图和文字记录,严格照此施工。
转角的木雕垂莲是城楼建筑的细节和精华之一,数百年的风吹雨打,原精美细腻栩栩如生的倒垂莲花有的花瓣残破,有的油漆爆裂。为使这些莲花重展往日姿容,工匠们一个花瓣一个花瓣地打磨、雕刻、钉补、涂彩,终使萎谢数百载的莲花重新绽放。
为最大程度地保持整个建筑物的原貌,修缮采用“揭顶落架”的方法,即将屋面的瓦顶全部揭开,用千斤顶将屋顶架起来,换掉下面腐烂的角柱、梁柁,然后再将屋顶落下来,屋面铺好灰色瓦片和绿琉璃瓦筒。
进贤门负责修缮工程的揭阳市博物馆馆长林戊源告诉记者,这次进贤门城楼的修缮动作较大,城楼及亭顶的部分木结构将被动“手术”,也即是古建筑修复语的“落架揭顶”。但整个维修过程将严格按照“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原则进行,为保证整座城楼建筑风格、手法、构造特点及材料质地与原貌一致,可对残缺、松动的部分构件给予修补、加固,不随意更换,做到既节约经费,又更多地保存原构件,以保持建筑物原有的历史、艺术价值。此次修缮也将拆除城楼前筑砌的花岛、喷水池,重新布置城门前小广场绿化,布置灯光,使其整体更趋协调、耐看。另外,为重视“谯楼晓角”的独有风采,有关领导、专家正研究讨论在城楼二楼上置设更鼓或吉祥钟,以便逢年过节报平安吉祥。据悉,整个修缮工作进展顺利,现已进入盖顶阶段。
2014年(甲午年)2月25日,有着近400年历史的榕城进贤门城楼再次起动工修缮。城楼周围搭设起竹脚手架,广场四周人行道地砖被凿除,广场四周则搭设彩钢板临时围墙,将整个广场围起来,施工现场竖着一则温馨提示:“进贤门城楼及广场修缮工程开工,敬请游客及休闲市民勿进入危险的施工现场,对大家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据介绍,进贤门城楼及广场久经风雨侵蚀,出现老化等情况,为了更好保护文物,对其进行修缮。工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城楼楼体进行加固,其中包括除白蚁、清洗、修补及按传统工艺进行油漆、绘制彩画、牌匾贴金等;其次,对城楼广场进行修缮,包括对人行道、花圃进行修整。修缮工程将于6月底竣工,历时约120天。
据悉,进贤门城楼始建于明朝天启元年(公元1621),由知县曾应瑞倡建,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改建,公元2002年重修。城楼以进贤门为基座,坐西朝东,高20米,宽19米,瓮门深8米。城楼主体占地面积约166平方米,为三层攒尖顶楼阁。一层为方形楼阁,南北均出厦,南北廊墙饰以活窗。二、三层为八角形,各层均有红色内柱和檐柱,周围为花窗廊墙。屋面均盖绿色琉璃瓦,翘脚下均饰有木雕龙头和垂莲柱。城楼结构严谨,壮丽堂皇,取增进贤士之意,为揭阳古八景之一。
1993年3月5日被公布为揭阳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12月10日被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住宿
在进贤门亭的左手边是华侨大厦,里面即可入住。
揭阳华侨大厦
揭阳市区新兴路6号
交通
进贤门亭位于揭阳市榕城区新兴路口。外地游客到达揭阳以后,如果处于榕城区以外的区县,就坐公车(随叫随停)到揭阳市区,即榕城区,然后在转人力三轮车到进贤门亭即可。或者在揭阳汽车总站外面坐公车到进贤门亭总站即可。如果游客坐的是新兴旅行运输公司的汽车,那么下车的地方就是进贤门亭所在的地方。
美食
在进贤门亭附近,有一家专门卖乒乓粿,是揭阳的特产,被誉为中华名小吃
夜晚,可以沿着进贤门亭左右两边的环城路走,一路上的夜市吃摊有各种宵夜吃,当然,都是揭阳的民间做法,可以品尝到揭阳的美食。
周围还揭阳学宫(揭阳孔庙),揭阳城隍庙,揭阳双峰寺,揭阳禁城,步行街,石狮桥等场所。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9 14:23
目录
概述
简介
建筑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