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德修业(拼音:jìn dé xiū yè)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
西周·
姬昌《
周易·乾》。
周文王姬昌,原是商末周族首领,占领西歧,被封为西伯侯。他继承先辈遗愿,立下远大志向,广施仁德,礼贤下士,发展生产,深得人民的拥戴。昏庸残暴的殷纣王对他产生猜忌和不满,听信谗言,将他囚禁在羑里城(今河南省汤阴县城北,后被称为中国最早的监狱),受尽了种种酷刑和人格侮辱。
相传纣王最残忍的是把姬昌的长子伯邑考杀害,剁成肉酱,烙成肉饼,强令他吃。他为了除暴安民,含悲忍苦吃子肉,才免遭“虿盆”“炮烙”酷刑。高龄而身陷囹圄的姬昌发愤治学,潜心钻研,充分利用被囚的七年时间,将自己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加以总结,将伏羲先天八卦改造成后天八卦,创造性地推演八卦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并给每卦加上卦辞和爻辞,用这种形式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为《周易》创作和周王朝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继任者周武王发动革命,最终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取商而代之,实现了姬昌的宏志。
“进德”,德是“立国”的根基,也是人“立身”的根本,“修业”,是为人处世的根基,也是人生的核心价值。姬昌的故事告诉后人,无论事业顺利的时候,还是身处逆境磨难,一个有大作为的人,都应当志存高远,进德修业。他身在狱中,却心怀天下,他自狱中释放回去后的表现就是最好的例证,暗中修德行善,推行善政,众多诸侯都来请他裁决纷争,归附于他,其势力日益强大,而荒淫无道的殷纣王,失道寡助,诸侯多背叛他。除暴安良,治国建业,传承与创新文明,这些远大理想成了姬昌顽强活下去的精神支柱,成了他自强不息的心头明灯。
晋·
陶潜《读史述九章·屈贾》:“进德修业,将以及时。如彼稷契,孰不愿之?”
清·
顾炎武《与汤圣弘》:“兹仲春八日,乃于渭南接到京邸寄来手札,知道履弥胜,进德修业,想当与日俱新。”
近代·
赵尔巽《
清史稿·李卫传》:“上复谕之日:‘近有人谓卿任性使气,动辄肆詈。丈夫立身行已,此等小节不能操持,尚何进德修业之可期?当时自检点,从容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