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楼台先得月
汉语成语
近水楼台先得月(拼音:jìn shuǐ lóutái xiān dé yuè)是一则来源于文人诗作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俞文豹《清夜录》。
成语出处
范文正公镇钱唐,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公即荐之。(宋·俞文豹《清夜录》)
成语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时的政治家、文学家。小时家境贫困,但他勤奋学习,博览群书,学识渊深。先后出任右司谏(向皇帝提意见的官)、知州(地方行政长官)、参知政事(副宰相)等官。
范仲淹为人正直、待人谦和,特别善于使用人才。范仲淹担任杭州知府之时,城中的文武官员大都得到他的关心帮助,在他的推荐下,那些官员们都得到了能发挥自己才干的职务,心里都很感激和崇敬他。只有一个名叫苏麟的巡检官,在杭州所属的外县工作,接近范仲淹的机会很少,所以一直没有被推荐和提拔,心中感到十分遗憾。
一次,苏麟因公事要见范仲淹,乘此机会,他写了一首诗献给范仲淹。诗中有这么两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房可以最先看到月亮,朝着阳光的花草树木容易成长开花,显现出春天的景象。苏麟用这两句诗来表达对范仲淹的不满,巧妙地指出那些接近他的人都得到了好处。范仲淹看后心领神会,不禁哈哈大笑,于是就根据苏麟的意见和希望,为他找到了合适的职位。
成语寓意
“近水楼台先得月”比喻由于地处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也用来批评靠关系办事的不良作风。其实得不得月,与楼台近不近水无关,关键看楼台里的人,看楼台里的人是否有一颗近水之心。人们总是感慨自己的处境不好,总是羡慕别处的风光。距离可以产生美,可是人们却忽视了身边的美。被身边的美丽蒙住了眼睛,所以看不到美。离美丽太近了,所以失去了美丽。其实不仅失去了美丽,还失去了一颗感受美丽的心。近水楼台也好,远水楼台也罢,只要心存月亮就能得到月亮。所以人们应该心系远方,并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身边的每一处风景。
成语运用
“近水楼台先得月”比喻由于接近某人或某物而处于首先获得好处的优越地位,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分句。也单说“近水楼台”。
明·汤显祖《紫钗记‧权夸选士》:“凡天下中式士子,都要参谒太尉府,方许注选。正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王火《战争和人》(二)卷一:“重庆对不起您,直到今天也没倚重您,您要是肯同任先生一起、一定能被他借重,既在上海、为什么不‘近水楼台先得月’?”
聂绀弩《鲁迅——思想革命与民族革命的倡导者》:“(日本)处于东方,是中国的紧邻,所谓近水楼台,侵略中国,比其它的帝国主义更为方便。”
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鱼饵‧论坛‧阵地〉》:“他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近水楼台,可以看到最新的书刊。”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0 13:09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