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亲是有
血缘关系的
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
旁系血亲。直系血亲指祖(外祖)父母—父母—自己;自己—子女—孙(外孙)子女之间的关系。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指与自己有同一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非直系血亲,但在
血统上同出一源的亲属,包括自己的叔、伯、姑、舅、姨、兄弟姐妹以及表(堂)兄弟姐妹等。近亲分代计算为共同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一代,依此类推,至本人为第三代。
近亲之间通婚称为
近亲婚配(consanguineous marriage)。近亲婚配时,配偶从同一祖先得到同一基因的可能性增大,对于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来说,子女发病风险大大提高。
遗传学上用亲缘系数的大小来划分亲属的级别。
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relationship)是指两个近亲个体在某一基因座上具有相同基因的概率。
一级亲属包括
亲子关系和
同胞关系,他们之间的亲缘系数为1/2,即他们之间基因相同的可能性为1/2。
二级亲属包括一个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双亲的同胞、同胞的子女和子女的子女,还包括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同胞,他们之间的亲缘系数为1/4,即他们之间基因相同的可能性为1/4。
亲缘系数用于估计近亲婚配时后代的发病风险。假如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携带者频率为1/100,则携带者随机婚配时,后代的发病风险约为1×1/100×1/4=1/400。而携带者与表亲(三级亲属)婚配时,后代的发病风险为1×1/8×1/4=1/32,比随机婚配的风险高12倍以上。通常,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群体中携带者的频率越低,近亲婚配后代的相对发病风险就越高。因此,一些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往往是近亲婚配的后代。事实上,无论家谱中有无患者,近亲婚配都使后代发病风险增高。
由于近亲婚配双方的基因来源于同一祖代,个体间常携带有相同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因此,就使得形成隐性致病基因纯合子的几率增大,从而较随机婚配的夫妻容易生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子女。据统计,在近亲婚配比例较高的地区,智力低下和先天缺陷儿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自然流产率、新生儿及婴幼儿死亡率也较高。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八条: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第一千零五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三)未到法定婚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