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防御战
在一定地区和时间内逐次转换阵地、节节抗击敌方进攻的防御战斗
在一定地区和时间内逐次转换阵地、节节抗击敌方进攻的防御战斗。防御战斗的样式之一。目的是消耗、牵制、迟滞敌人,以空间换取时间,或吸引调动敌人,为主力歼敌创造有利条件。
冷兵器时代,运动防御战斗一般是在野战条件下列阵迎敌,短兵交战,且战且退,诱敌就范,为歼灭敌人创造条件。19世纪末,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军队开始以多道阵地实施阻击,并以火力结合反冲击,逐次抗击敌人的进攻。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有的国家开始使用“运动防御”这一术语。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运动防御战斗被普遍采用,并开始组织以营、连防御地域为基础,以打步兵、打坦克为主的多道阻击阵地,以较多的兵力编成预备队,并注重以机枪、火炮、迫击炮火力和障碍物控制间隙地,广泛采用伏击、袭击、反击、反冲击等手段,逐次扼守阻击阵地,大量牵制敌人,以保障其他方向上的行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运动防御战斗,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新四军为掩护主力退却或保障主力歼敌,通常以小部兵力在较浅纵深内,适时变换阵地,边战边退,以火力和出击杀伤、消耗和迟滞敌人;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的运动防御战斗,一般正面较宽,纵深较大,构筑多道阵地,编组多个梯队和强有力的预备队,战斗中节节抗击,交替掩护,手段更加积极;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运动防御战斗,纵深进一步增大,通常编为两个梯队,构筑三道阻击阵地,集中兵力扼守主要防御方向上各阵地的要点,以顽强坚守、适时反冲击与交替转移相结合的战法,达到掩护主力行动的目的。
运动防御战斗,任务紧迫,准备时间短促;依托多道阵地,交替掩护,节节抗击;防御正面宽,纵深大,翼侧暴露,间隙多,易被敌迂回包围和分割;坚守与机动结合,指挥协同复杂;战场情况变化快,防御的应变性要求高;防御体系不完善,稳定防御困难。基本要求有:①建立多梯队有重点的兵力部署,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②构筑多道防御阵地。③重点组织对敌坦克攻击和防空火力配系及转移时的掩护火力。④有重点地构筑工事和设置障碍物。⑤顽强坚守与适时转移相结合,以反击、反冲击等多种手段打击敌人,达成防御目的。
运动防御战斗,通常在阻敌增援或尾追、诱敌深入、牵制敌人、掩护主力集结等情况下实施。组织战斗时,一般按任务选择有利地形,构成多道、纵深、要点式阻击阵地,按照先急后缓的顺序,有重点地构筑工事,设置障碍物,并加强伪装;明确各梯队的阵地位置、坚守时间和手段,以及向新阵地转移的时机、方法、路线、掩护措施和战斗保障;组织绵密的以打坦克为主的,并能打步兵、直升机、空降兵的火力,周密计划控制翼侧、间隙地和部队转移时的火力。战斗中,依托阵地,控制要点,集中火力,顽强抗击,力求坚守到预定时间;以袭击、伏击、阻击等手段阻滞敌人,为守住主阵地创造有利条件;适时机动兵力、火力和障碍物,控制暴露翼侧和间隙地,制止敌人迂回、分割;乘敌攻击受挫、立足未稳等有利时机,迅速机动兵力、火力,以反击、反冲击消灭突入阵地之敌。根据上级意图和战斗情况,利用夜暗或不良天气,适时向新的阻击阵地转移;转移时,以各种手段防敌火力袭击、机降截击、坦克部队跟进突击,组织道路、警戒和调整勤务等保障,及时协调各部队行动,完成防御任务。
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由于军队信息力、火力、机动力、突击力的提高,运动防御战斗将是全纵深、全方位的立体抗击,并更加强调以积极的行动打击敌人。随着机动防御战斗样式的广泛运用,运动防御战斗的时机将越来越少。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31 10:03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