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它的任务是: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阐明体育教学和
运动训练过程的生理学原理;掌握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实验,在人工创造的条件下,使一定的生理现象按所要求的时间和空间正常出现,借以观察和分析机能活动变化的过程及其因果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手段有了很大的改进,肌肉活检、电镜观察、
微电极生理和超微分析等技术已把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带进以分子为基础的微观世界;另一方面,多种生理现象又可通过换能、遥测、多导记录,在不影响人体运动状态的条件下获得实验数据,利用电脑记忆、系统处理、综合分析,使动态的和整体水平的研究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动物实验也是运动生理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方法。
人体的机能和形态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学习运动生理学不但要从人体生理学入手,还需要掌握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运动力学、运动医学等基本知识;只有和这些相关学科相互配合,进行综合、系统研究,才能达到更好的研究效果。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始于十九世纪末。意大利的A.莫索于1892年发表了有关肌肉收缩的理论。随后,法国的F.拉格朗热于1889年出版了《不同年龄人身体锻炼的生理学》。此外,英国的F.A.班布里奇和A.V.希尔等人的研究和著作都为运动生理学奠定了基础。其中,尤以A.V.希尔所进行的系统研究贡献最大。美国的P.V.卡波维奇、瑞典的P.O.阿斯特兰德、苏联的A.H.克列斯托夫尼科夫、H.B.济姆金、B.C.法尔费利、H.H.亚科夫列夫和日本的猪饲道夫等人的研究工作都为运动生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生理工作者程瀚章、蔡翘等人曾先后编著过《运动生理学》。1951年,赵敏学编著了《实用运动生理学》。
面对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版反映时代发展特征、符合高等学校教学需要的教材,与时俱进,也是当前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教材出版选题评审后设立的国家级教材出版目录,是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教材建设并向更高层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按教育部对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出版要求,对列入规划目录的《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运动解剖学》、《
运动训练》四种教材进行全面修订或改编,力求使这几种修编后的教材突显以下特色:
教材结构更趋合理。本次修编,围绕新世纪体育专业专科层次教育培养的要求和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对原版教材的编写体系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着重在知识介绍中强化体育理论与体育运动实践的联系,引入按类别划分课程的新理念,增加相关体育项目内容的介绍,使结构更趋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