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老爷
民俗祭祀文化活动
迎老爷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的民俗祭祀文化活动,潮汕人称神仙为老爷,当地民间是多神崇拜的,各村都有自己的神。每年年初,潮汕地区都有迎老爷的风俗。就是将神像从庙里请出来,到村子里游行,在一个地方举行拜祭仪式,然后再送回神庙安放。
民俗文化
“老爷”是潮汕地区的守护神,拜祭最多的应该是“三山国王”了。在广东有很多地区都信仰这个“三山国王”,主要都是潮汕人。“迎老爷”的主要对象就是“三山国王”,当然也有些地方,会加入自己村镇的土地神,或者娘娘等神仙。
“老爷”在潮汕地区是指一个镇或村的守护神,一般是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在一个镇内每日一村各村轮流“闹热”(相当于北方的庙会)并且迎老爷。
“迎老爷”是一个祭祀活动,村里的青壮年会抬着八抬大轿,抬着老爷走遍村里的大街和小巷,游行队伍庞大,队伍由标手(扛标旗),牌手(举牌),轿夫,乐手组成。“迎老爷”是祈求风调雨顺,全村平安。迎老爷时村民可以用手摸一下老爷,相传可以带来好运气并且保一年平安。
迎老爷是由乡闾的伯公祭祀发展而来的。
乡间社神的祭祀,本来只是一种宗教仪式,后来,由于在祭祀过程出现了某种社会组织形式,社祭本身也就开始有了其他的功能,这种发展,在南北朝时已经出现。《荆楚岁时记》说:
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飧其昨。
可知梁朝时候,社祭之日,邻里合会醵钱买办牲酒祭品,先祭过土神,然后大家一起聚餐。社祭除了酬神之外,显然也有了增进邻里团结、加强乡村治理的作用。于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在社区的整合与扩展的过程,产生了社祭和庙祀的混和,即在一个扩大了的社区中,由某一座神庙承担起社坛的功能。这座神庙所供奉的某一位神明也就成为这个社区的社神,潮汕人将它称做“大老爷”。
潮汕各地的大老爷名目众多。其中有进入朝廷规定把典的神明,如城隍、关爷、妈祖等等;有佛道诸神,如南极大帝、玄天上帝、吕祖等等;更多的是民间创设奉祀的神,如三山国王、安济圣王双忠圣王、雨仙爷、水仙爷、龙尾爷、珍珠娘等等。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里,各色名目的老爷按照其祭祀范围的大小,被组织在一个有等级的系统之中。在乡村,里社各有所祀的伯公,全村有共祀的大老爷;有些地方,相邻的几个村子由于行政上或者经济上的原因而有了密切的关系,也有数村共祀的大老爷。在城镇,街巷各有所祀的伯公,各坊有共祀的大老爷,而其上又有全城镇共祀的大老爷。这些伯公、老爷的祭祀,还保留着上古上神春祈的遗风,时间集中在农历年初,故潮汕有“营神正、二月”的俗谚。
迎神的迎,是潮汕方言词,在这个短语里,它保留着回绕(《汉书颜注》)和畛域(《文选薛注》)的古义。上神的祭杞而称作“迎大老爷”,是因为祭祀过程,必有土神巡土安境的仪式。照潮汕人通常的说法,迎老爷分文迎和武迎两种。在最基层的社区,文迎的做法,是在祭祀仪式过后。将老爷请上神轿,由选定的丁壮抬着,仪仗鼓乐前导,巡遍社区的每一条巷子,再绕社区的边界游行一圈, 回到神厂。武营的做法,一般只有乡村社区才采用。祭祀仪式过后,要先用红布将神像捆紧在神轿上,做好疾跑的准备。营神开始,各条巷子的巷头都燃起篝火。丁壮们抬起神像,飞奔来到篝火前,用力把神座举到头上,纵身跳过火堆,跑过小巷。跑完村里的巷子,又跑出田洋,抬着老爷巡游村界,回到神厂。潮汕人把这种做法叫做“走老爷”—— 潮汕话的走,是跑的意思,这也是一个保留着古义的方言词。不管是文营还是武营,其原始意义,都在净土驱邪。不过,这一宗教仪式对于每个社区,实际上又有着整顿社区秩序、强化社区治理的功能。
在迎老爷的日子,要演戏酬神。老爷出巡的仪仗队伍,由标旗、彩景、醒狮、歌舞、大锣鼓、潮乐队各个并不固定的部分组成,尽管由于社区具体情况不同,仪仗队的规模可能差别甚大,但都充分展示了观赏和娱乐的性质。于是,坊乡的这种土神之祭,毫无疑义地成为一个社区性的节日。
民俗来源
潮汕人很喜欢拜神明,而神明的另一个尊称也便是“老爷”,在潮汕的各个乡镇都可以看到有村民自资建立起来的神庙,这些神庙供奉着老爷,每逢一个特殊的节日,乡里人总会进庙去拜神,庙里总是香火不断。拜神很多时候是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支持,以前大多数是为了求风调雨顺,现今拜神的目的也各有千秋。总之,神明在他们迷茫时给与他们一定的精神支持。听老一辈的人说,为感谢“老爷”的保佑,每年的一个特别的日子,由自乡人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将“老爷”请出庙,并进行乡中主要街道的游行,人们会在那一天早早地那些街道等候着,烧香迎接“老爷”的到来,迎老爷的名字由此而来,并且年复一年的传承着。
操练方法
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要进行一次宏大和精彩的游行,游行前的付出也是很艰辛的。游行的人员选拔主要是由村人自发报名,在征集到人员后,进行适当的筛选,便开始进行操练。游行的各种技艺表演的操练分别在乡镇的各个地方进行。我趁着这操练的透明性和公开性,进去场地进行了解。
游行队伍的器乐演奏,包括拉二胡,弹古筝,吹箫,敲锣,打鼓,弹奏这些乐器的大多数乡中十多岁的青少年。被选中的青少年会在每个晚上的固定的时间进行练习,还会有乡中的深知乐器精髓的老一辈的人指导,我刚去观看操练的情况时,那些乐器在少年们的手中很不听话,发出叽叽嘎嘎的怪响,很是刺耳。在刚开始的那一晚演练结束后,我跟其中几个少年聊起来。从那些少年那新奇的眼神,孜孜不倦的神态,以及毫不示弱的斗气,我感觉刚开始的那些不顺只是一种垫脚石。他们会成功的。
除了器乐演奏,还有那婀娜多姿的扇舞和挑双篮,扇舞讲求人与扇的完整性及连接性。根据伴奏乐器的高低起伏,扇舞的形状时而有蝴蝶变成孔雀,时而聚集,时而收拢。姿态万千。挑双篮的是身材姣好的女子,被选中的女子在演练时会用一根富有弹性的类似扁担子,两边挂上两个花篮,讲究花篮在女子随音乐摆动身姿的同时能对称。(部分村子挑双篮选择4到6岁的村内孩童)
接下来也便是游行中的重头戏——英歌舞:是一种民间集体舞蹈。舞蹈取材于梁山好汉闹元宵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的情节。英歌舞的人物,按梁山好汉相貌画脸谱并穿相应服装,如关胜花脸红须、李逵花脸黑短须、武松小生装扮、鲁智深花脸短须和尚装束等。舞蹈演员各手握一对彩色木棒,舞蹈时在手中翻转,边打边起“花”。舞蹈动作以南派武功为基础,刚健有力。伴奏的鼓乐仍以潮汕大锣鼓等为主,舞蹈者还配合鼓乐不时发出整齐的吆喝声,显得气势恢宏,严肃而又庄严。由于讲求对称性,除了上述讲述的男英歌的表演阵势,还有女英歌。女英歌的讲求的是刚中带柔,木棒的敲击响亮游乐。身姿的旋转又不失女性妩媚。
游行前的演练虽然辛苦,但却很多其中的青少年能够对乐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使得新一代的年轻人对家乡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更贴身的体会,也是老一辈和青年人有一个共同的话题。这不仅仅是演练,更是一种代沟的浅化,一种传统的传承,一种个性的打造。
组成形式
所有的花都要有一个舞台给予它绽放。而游行的顺利举行也便是之前准备的重要目标。到那天游行时。由几百人组成的游行队伍,有敲锣打鼓的、有英歌锣鼓表演的间有唱潮剧角色的…第一波人是由乡里面的元老们带头走在最前面;第二波人是穿着各色各样潮剧戏服的花旦与小生们个个肩膀上扛着顶一面大旗,大旗上面绣着栩栩如生的龙与凤和一句吉祥的成语,如风调雨顺、百业兴旺、五谷丰登等等;第三波人是潮汕最具有代表性的英歌锣鼓表演团队挥舞着手中的木棒向人群走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布满着喜悦、喜气之情;第四波人是锣鼓队,把最完美动作表演给大家看;还有第五波人、第六波人……整条队伍沿着本乡镇、临近乡镇的主要干道以及村内集体产业的建筑进行巡演。迎老爷所属村子的村民手持纸钱和香烛迎接老爷,表示敬重和欢迎。
特殊意义
迎老爷对潮汕人民的一种情缘
信佛教是一种精神寄托,信伊斯兰教是一种信仰,很多的时候,我们所信仰的东西并不存在,但是它们已经衍生为一部分人的一种习惯了。当天主教徒为自己所做的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忐忑不安时,当他们对身边的人缺乏信任时,此时他们常常选择向天主忏悔。我曾在一些电影情节里边看到不良分子由于在一些教父的引导下走上正途,虽然这多少有点不符现实,但也是人们的一种期盼。同样的,信神是我们潮汕人的一种习俗,一种习惯,虽然在教科书上没有它的身影,也不是世界上大多数人所追求的,更多的时候是被套上迷信的圈套,但是它已经或多或少的潜藏在我们这些潮汕子孙的心理,变成一种信仰了。记得我一段求学的日子,心情由于紧张而有些沮丧,母亲私底下为我求了一个安神符。并告诉我:老爷会保佑你的。很显然,在遵循科学理性的今天,我是不会相信所谓神明护佑的说法的。但在那段外在极度不安的情况下,我选择相信。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激励。所以我觉的并没有所谓的迷信色彩,我更愿意把信神当做一种精神寄托,精神激励。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信仰,只要这种信仰不要过分外在化,夸张化,那对人是有利的。
相信神明的存在,相信它们会在天上保佑着我们安居乐业是我们内心的一种对其的尊重;而迎老爷的这样一种形式,则是我们对神的一种回报,但这种的形式发挥的它更大的作用则是使得我们的各种特色文化得以传承的一种有效途径。迎老爷中蕴含的很多古典乐器英歌舞中的梁山好汉起义的故事,各种喜气对联的创新,通过这种方式一代一代的传播下去,让我们在随时代进步的同时也是我们记住自己源于哪里。
由于神明的概念在我们潮汕人心中占有相当的地位,每逢到游行的时节,乡中的人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对主持这种形式的机构进行捐款,富有的人家会大力出资,一般的人家也会出力,在游行结束后,该机构所剩下的资金会将其用于家乡的福利事业,改进家乡的服务设施。对当地经济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潮汕的子弟很喜欢闯荡,在祖国的各地角落都有潮汕人那忙碌的身影,也有很多潮汕华侨。他们抑或事业成功,抑或正处于打拼时期,外面的世界也许将他们磨练得“成熟圆滑”,但是,当他们从各个地方赶过来过节时,在神明面前敬拜时,他们的心是虔诚的,他们的想法是单纯的,没有丝毫杂念。因为在外面的世界远比馨香的庙宇复杂的多,在这里,在老爷面前,所有的伪装都是多余的。节日过后,他们又匆忙地回到各个地方去生活,工作。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质量的生活。但他们心中总有一个神明,一个老爷,在他们前进的道路上给予他们支持,并且以作为一个潮汕子孙而自豪。
节日盛况
农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7 16:11
目录
概述
民俗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