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
心理学名词
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是由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Isabel Briggs Myers)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Katharine Cook Briggs)在荣格心理类型理论的基础上编制的一种人格类型评估工具。该人格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可以通过四个维度来描述,即个体能量的流动方向:外倾(Extraversion, E)与内倾(Introversion, I)偏好;个体获取信息的感知方式:感觉(Sensing, S)与直觉(Intuition, N)偏好;个体处理信息的决策方式:思考(Thinking, T)与情感(Feeling, F)偏好;个体与周围世界的接触方式:判断(Judging, J)与知觉(Perceiving, P)偏好。上述四个维度八个端点,一共可以组合成16种人格类型:INTJ(建筑师型)、INTP(逻辑学家型)、ENTJ(指挥官型)、ENTP(辩论家型)、INFJ(提倡者型)、INFP(调停者型)、ENFJ(主人公型)、ENFP(竞选者型)、ISTJ(物流师型)、ISFJ(守卫者型)、ESTJ(总经理型)、ESFJ(执政官型)、ISTP(鉴赏家型)、ISFP(探险家型)、ESTP(企业家型)、ESFP(表演者型)。
基本概念
定义
主要内容
相比之下,内倾者的兴趣和注意力主要指向内心世界,其意识活动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表现出害羞、孤僻、有戒备。内倾的人是通过他相对于客体的主见来进行区分的。内倾的人反对依赖客体,排斥甚至恐惧所有客体的影响。他们更依赖于思想,这保护他们不受外界现实的影响,带给他们内在自由的情感体验,尽管会为此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
直觉者超越事实和证据,善于把握事物的意义、联系和发展的可能性,通过洞察和联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他们重视想象和灵感,通常将注意力集中于与具体情境相关的可能性上,对将来事物的预感多于对现实的思考。
思考者做决定时以事物的逻辑性和事实为依据。这是一种通过逻辑推理发现客观事实、有逻辑性的评估信息的方式,意在评价事物的正确与否。
情感者则以个人的情感和主观因素为依据。情感是发生在自我与外在的人或事物之间的一种过程,它也是一种判断,但在这种判断中加入了个人的情感反应因素,重在判断事物的价值是否可以接受。
判断者善于组织、计划,下决心快。
知觉者表现出好奇、乐于变化,为适应变化的环境而具有弹性,迟迟不做决定。
·分类
上述四个维度两两组合,一共可以组合成24=16种不同的人格类型。
历史发展
溯源
MBTI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的心理类型理论。在临床治疗实践中,荣格观察到很多人在对外界的态度、分析信息及决策等各方面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渐渐地,他开始思考其中的规律与模式,从而合理地解释个体之间的差异,并一直尝试着不通过精神病理学而对健康人进行分类。
1913年,荣格在慕尼黑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内倾(I)与外倾(E)两种态度类型,此类型的划分依据是心理能量的流向不同。内倾的个体心理能量向内发展,关注内部世界的想法与情感;外倾的个体心理能量向外转移,专注于外部世界的人、事物、环境,被外部世界所驱动。
通过进一步的观察,荣格发现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更多差异不能仅用内倾或外倾的态度类型来进行区分,因此紧接着提出了四种功能类型。功能又可分为两类:非理性功能包括感觉(S)与直觉(N),描述的是接收信息的方式;理性功能包括思维(T)与情感(F),描述的是处理信息与决策的方式。至此,两种态度类型与四种功能类型就共同组合成了八种功能态度类型:外倾感觉型(Se)、内倾感觉型(Si)、外倾直觉型(Ne)、内倾直觉型(Ni)、外倾思维型(Te)、内倾思维型(Ti)、外倾情感型(Fe)和内倾情感型(Fi)。这构成了荣格心理类型理论的核心。
发展
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Katharine Cook Briggs)与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Isabel Briggs Myers)母女二人在未受过正规心理学训练的情况下,出于对个体差异的巨大兴趣,同时由于被荣格的工作所吸引,开始接触并学习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
MBTI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从1923年到1941年,经过19年的努力工作,在1942年,最早的MBTI工具(MBTI-A量表)终于由Myers和Briggs共同开发出来。MBTI量表在荣格提出的I-E,S-N、T-F维度之外,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P (知觉) 与J (判断) ,最终构成了一个包含四个维度八个极、十六种人格类型的人格模型。
历程
在1943-1961 年间,MBTI量表的B、C、D、E版本在其基础上陆续被修订。
1969年,Myers与临床心理学家Mary McCaulley为研究MBTI,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建立了类型学实验室,专门从事心理类型的研究。类型学实验室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发展成心理类型应用中心(CAPT),并于1975年发起了第一届类型测量学会议。同时,含有166个项目的MBTI-F量表诞生,咨询心理学家出版社(CPP)首次将MBTI推向市场。此后,MBTI开始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
1977年,含有126个项目的G版本成为了早先类型间差异评估(MBTISTEP1)的标准量表。1987年,290个项目的版本诞生,两年之后,MBTI量表继续发展到K版本。1998年。MBTI-M量表的问世取代了之前的量表,成为MBTI STEP I的主要测试工具。
然而,Isabel Myers认为仅仅解释类型间差异是不够的,她试图设计出更具深度的工具,进而解释类型内的差异。因此,在2001年,在类型学专家的共同努力下,MBTI-Q量表诞生并成为 STEP II的测试工具。为了增强个体差异解释力,提供给人们个性化的类型报告,STEP III于2009年应运而生。
后续
相关解读
目前使用的MBTI测验量表有多个版本,其中均有一部分题目各自分别属于四个维度。通过计算每个维度相对应的题目的分数的总和,取每个维度上分值高的一极,便获得了由四个字母组成的代码,如ESFJ,INTP等。四个字母并非随意组合排列,而是按照一定的顺序,首字母为E或I,第二个字母是非理性功能的S或N,第三个字母是理性功能的F或T,尾字母是P或J。
荣格曾经在态度类型与功能类型结合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了补充,提出了主导功能、辅助功能与劣势功能的概念。他认为,两种态度四种功能组合成了八种类型,其中之一为主导功能,即对于个体最为常用的功能。优势功能常受到另一种次要功能的影响,这种次要功能称为辅助功能,通常作为优势功能的补充。相对地,一种或多种被延滞发展的功能被称为劣势功能。
在荣格研究的基础上,Myers和Briggs通过对进一步研究和讨论,认为辅助功能是单一的,且与主导功能必定存在不同类型、不同态度的情况,由此继续讨论了“第三功能”作为定义的补充。如何根据MBTI的四个字母代码,确定每个人的主导功能、辅助功能、第三功能和弱势功能呢?可以按以下5个步骤确定:①根据最后一个字母J或P确定外倾的功能。若最后一个字母是J(判断),则第三个字母即判断功能(T或F)是外倾的;若最后一个字母是P(知觉),则第二个字母即知觉功能(S或N)是外倾的。例如,在ENFJ中,尾字母J说明判断功能F外倾,即ENFeJ。②确定内倾的功能。在判断与知觉两种功能中,若一种功能是外倾的,则另一种功能就是内倾的。例如,在ENFJ中,第三个字母F是外倾的,则第二个字母N就是内倾的,即ENiFeJ。③根据第一个字母E或I确定主导功能。人格类型的第一个字母E或I会告诉我们个体偏好于哪一种态度,第二、第三个字母中的哪一个使用了该偏好态度,该功能即成为主导功能。例如,在ENFJ(ENiFeJ)中,第一个字母E表明个体外倾,则主导功能也是外倾的,而ENFJ的判断功能F外倾,知觉功能N内倾,因此F是ENFJ的主导功能。④确定辅助功能。在第二、第三个字母中,哪一个被确定为主导功能,则另一个为辅助功能。例如ENFJ的主导功能是外倾的F,那么辅助功能是内倾的N。⑤确定第三功能与劣势功能。第三功能与辅助功能、劣势功能与主导功能分别处于同一种功能维度的两极。例如,ENFJ的第三功能是S,与辅助功能N在知觉功能上分别处于两极,而劣势功能则为T,与主导功能F在判断功能上分别处于两极。
应用领域
MBTI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职业测评、学习教育与家庭咨询等相关领域。
职业测评
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是针对不同职业群体MBTI人格类型分布的研究。国内外研究者普遍认为,不同职业群体存在“典型人格类型”,即在该职业群体中,某一种或几种人格类型具有明显人数比例的优势。其中,管理者人格类型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1996年,Gardner和Martinko总结前人多项研究后指出,TJ型在管理者中最为普遍。
二是针对MBTI人格类型对个人及组织的影响效果研究,主要包括决策、领导风格及团队建设等。在工业组织心理学领域,研究者普遍认为MBTI与领导力或领导风格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对这一结论提出了挑战。有研究指出,MBTI量表虽广泛应用于领导力发展,然而作为领导力的研究工具,效力不佳。由此可见,虽然根据MBTI人格理论,不同人格类型个体的领导风格会呈现出差异,但在职场这一复杂的情境中,目前的研究尚无法确定人格类型与其它因素通过何种方式和路径共同对领导风格产生影响。
学习教育
Myers认为,相较于其它应用领域,MBTI量表在教育领域的作用更为显著。通过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教师不仅能更清晰地意识到自身在教学方式上的优势与强项,还能更有效地将这些优势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与风格结合起来。在课程设计方面,也可以利用人格类型理论帮助教学者设计出与学科要求更为契合的教学框架与模式。MBTI在学习与教育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不同层级教师、不同专业学生的人格类型分布研究,以及人格类型对学习、教学成果、教学反馈评价的影响效果研究。
家庭咨询
理论评价
正面
MBTI有助于人们认识自己、更深入地自省,思考或改进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同时,也有利于人们理解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到每个个体认识世界的方式并不完全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思想观念与行为风格,从而理解对方,求同存异,达到人际和谐。
负面
其次,MBTI在四个维度上将人进行简单的二分类划分,那么这四个维度在人群中的理论预期分数应为双峰分布,即大多数人的测试得分将位于轴的两端,而非中间。然而有研究表明,MBTI的实际测试数据通常呈现连续分布,说明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存在这样二分类的人格类型群体,简单地将人分为I/E、S/N、T/F、J/P中的其中一类是不严谨的,这样忽略了人群中人格特质的连续分布,许多人的测试分数接近某些维度的中点,强行将其归为某一类是不合理的,采用每个维度的相对倾向连续值来解读会更科学一些。
。有研究发现,在第二次测试中,约50%的人测得的MBTI结果与第一次相比发生了变化,这表明MBTI的结果无法准确地反映个体稳定的心理特质,以及可靠地预测个体的行为模式。
最后,人格分类本身也隐含着一些固有的弊处,它可能会形成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如果我们陷入人格分类的泥淖,对所有人进行死板的分类,把他们身上的性格特征放大,从而让这种性格更加明显,反之,别人也会根据我们的人格类型来对待我们,因而更加深信他人对我们的解读。这样,就很可能会把他人眼中的自己当作真正的自己,并且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塑造自己。过于迷信各种人格理论的解读是狭隘的,毕竟人是多面的、也是动态发展变化的,并非总是受到人格类型的定义与控制。
总之,MBTI作为一种目前十分流行的人格测量工具,在理论上的有效性仍然缺乏足够的实证数据支持,因此应当被更审慎地看待与应用。尤其在教育、企业等环境中,在没有足够研究证据支持的情况下,MBTI如果被滥用、错用,在预测、归因与决策时可能会产生误导,以及导致一些刻板印象与歧视的负面影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8:52
目录
概述
基本概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