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马营镇,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贵南县下辖镇,地处贵南县东北部,东与
泽库县接壤,东南与贵德县
河西镇、新街乡接壤,南靠森多乡,西邻木格滩,北望龙羊峡与沙沟乡,行政区域
面积1737.66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1949年前后,过马营地区属贵德县管辖。
1953年,贵南县建政时划入霞石铎区。
1958年10月,与直亥乡合并成立了过马营公社。
1964年,改为过马营乡。
1969年,改称为过马营公社。
1984年,复改为乡。
2001年8月,乡建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过马营镇下辖11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
截至2019年10月,过马营镇下辖2个社区和11个行政村:第一社区、第二社区,过茫村、直亥村、日安秀麻村、角色村、洛加村、麻什干村、沙加村、切扎村、多拉村、达拉村、查乃亥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过马营镇地处
贵南县东北部,东与
泽库县接壤,东南与
贵德县河西镇、新街乡接壤,南靠森多乡,西邻木格滩,北望龙羊峡与沙沟乡,行政区域面积1737.6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过马营镇为西倾山褶曲高原的一部分,地处祁连山边缘至昆仑山的过渡地带,境内滩地、高山、丘陵、沟谷相间分布,黄河在镇北缘自西向东蜿蜒而过,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镇东南部边缘群山耸立,有琼门、直亥等山。直亥山主峰海拔达5011米,为境内第一高峰,境内主要河流均发源于此。南部边缘有杂日干等山脉,海拔4000—4600米。由于黄河各支流水系的冲刷、切割,形成大小不等的滩、台、沟地。较大的滩有霞石铎滩、木格滩、哇什滩、扎德滩等,海拔3100—3400米,其余大部分地区在海拔3000米以下,最低处为2600米。
气候
过马营镇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其显著特点是大气稀薄,干旱少雨,气候温凉寒冷,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四季气候不明显,仅有“寒季”与“暖季”之分,冬季较长,夏季短促。年平均气温2.3℃,极端最高气温29.3℃,极端最低气温-29.2℃。年均降水量391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年蒸发量在1300毫米以上;相对温湿为51%。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为270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8%。历年最大冻土深度1.49米,冻结日期10月中旬,解冻日期4月中旬。历年最大风速为15.5米/秒,风向为南风。
水文
过马营水系属黄河流域的支流,境内有沙沟河、莫曲沟河、夏什铎河流经。镇区现用水源为夏曲沟河上游喻拉河泉,从南向北,途径
洛加村、
麻什干村、
过芒村。
自然灾害
过马营镇主要灾害有旱涝、
鼠害等,主要集中在7—8月。
自然资源
过马营镇有森林资源。境内东南部莫曲沟林区有天然乔灌木林,林地面积约41.63万亩。乔木林除苍松翠柏外,还有
白杨、
桦树等,灌木林主要有
金露梅、
柳兰等。林区森林覆盖率达80%。林区内各种野生动物较多,各种颜色的杜鹃花竞相开放,风光旖旎,景色宜人,故藏语意为“美女林”。境内有不少野生动物,主要有
石鸡、
野鸡、
雪鸡、岩鸡、
旱獭、
野兔、
猞猁、
岩羊、
赤狐、
沙狐等。野生植物资源分布范围广泛,种类多,主要有
大黄、
秦艽、
麻黄、
羌活等,还有食用植物
蘑菇、
蕨麻等。
人口
2011年末,过马营镇辖区总人口为1433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12277人,占总人口的95%。0—14岁6503人;15—59岁12000人;60岁以上3472人。总人口中,以藏族为主;另有汉、回、土、蒙古等6个民族。
截至2018年末,过马营镇户籍人口有13470人。
经济
过马营镇有耕地面积10.7万亩,其中水浇地1697亩;草场面积209.9万亩,其中冬春草场面积155.9万亩。农作物以青稞、油菜为主。至2011年末,累计退耕还林(草)86328亩,其中还林2903亩,还草5481亩,林草间作77944亩;荒山造林4.8万亩。
2018年,过马营镇有工业企业1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过马营镇在校生1542人,小学在校生129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在校生65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8.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过马营镇有卫生机构1个,医护人员20人,农牧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2011年,卫生院门诊楼1栋。
社会保障
2011年,过马营镇最低生活保障户420户,人数1181人。再就业安置各类失业人员36人。
交通运输
过马营镇境内有101国道穿过。
历史文化
“过马营”系藏语,意为多泉之川。